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魅力雷山 > 雷山概况 > 雷山简介
雷山简介
字号: 分享:

一、地理位置

雷山县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南部,东经107°55′~108°22′和北纬26°02′~26°34′之间,东临台江、剑河、榕江县,南抵黔南自治州的三都水族自治县,西连丹寨县,北与凯里市接壤。全县总面积1204.36平方公里。距省府贵阳184公里,距州府凯里42公里。

二、行政区划

全县总面积1204.36平方公里,辖丹江镇西江镇永乐镇郎德镇大塘镇望丰乡达地水族乡方祥乡 龙头街道9 个乡(镇、街道),154个行政村,323个自然寨,1305个村民小组。2024年全县户籍总人口数165203人,超过1000人的民族有苗族、汉族、侗族、水族、瑶族共5个,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2.71%,其中,苗族人口14万人占 84.51%,侗族0.42万人占2.51%,水族人口0.7万人占4.27%,瑶族人口0.12万人占0.73%,其他少数民族占1%。

三、自然资源

雷山现有耕地面积10,688.48公顷,其中,水田9004.50公顷,水浇地8.47公顷,旱地1675.51公顷。雷山县森林资源丰富,全县林地面积达到93,060.28公顷,保护区外国家重点公益林41.0798万亩、区内国家重点公益林89.12万亩、地方公益林面积9万亩;活立木蓄积量达927.556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72.8%。县内有黑熊、麝羊等23种二类保护动物和天麻、杜仲等200多种名贵野生中药材,素有“天然绿色聚宝盆”之称。雷山县生产的银球茶、清明茶等茶产品多次获省优、部优荣誉。“银球茶”被评为“贵州十大名茶”。笋子、魔芋、蕨类产品等山野菜远销港澳台及日本等国家。雷山水资源丰富,流域面积1204.4平方公里,水力理论蕴藏量为9.8万千瓦,可开发量5.26万千瓦。

四、旅游资源

雷山是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县,由于地理环境的特殊性,使得雷山的自然生态与苗族文化保存较为完好,形成了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2.71%,其中,苗族人口14万人占 84.51%,侗族0.42万人占2.51%,水族人口0.7万人占4.27%,瑶族人口0.12万人占0.73%,其他少数民族占1%。境内苗寨、苗语、苗族服饰、苗族生活方式等苗族文化保存十分完好,全县共有350多座苗寨,68个国家传统村落,22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15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全国获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最多、国家传统村落密度最大的县。境内拥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级森林公园——雷公山,国家4A级旅游景区西江千户苗寨、郎德苗寨等景区景点,先后获得中国苗族文化中心、中国十大最好玩的地方、中国苗族银饰之乡、中国王牌旅游目的地、中国最佳魅力旅游名县、中国民宿发展示范县、中国茶文化之乡、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世界十大乡村度假胜地等荣誉称号,推进旅游产业化可持续发展。

1997年,郎德镇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称号。

2001年,郎德上寨古建筑群被命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雷公山经国家林业局批准建立“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02年,雷公山获国家林业局批准建立“雷公山国家森林公园”。

2004年,雷山被中央电视台等媒体评为“全国十大最好玩的地方”。

2005年,国家民族博物馆批准雷山县创立“中国苗族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中国民族博物馆西江千户苗寨馆”。

2007年,西江镇被批准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同年,西江千户苗寨与郎德上寨被中国国土经济学会评为“中国景观村落”、乌东村被评为“中国经典村落景观”。

2008年,雷山被评为“贵州十大影响力风景名胜区”和“中国苗族银饰之乡”称号。

2008年12月30日,贵州省人民政府以黔府函〔2008〕233号批复了《雷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该规划主要分布在雷山县的丹江镇、西江镇、郎德镇和大塘乡的行政区域内,总体面积63平方公里。

2009年4月25日至27日,在世界旅游精英博鳌峰会上,雷山县被授予“中国旅游王牌目的地”荣誉称号。被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等机构评为“中国最美的小城”;被中国精选国际旅游品牌推广盛会评为“中国最佳魅力旅游名县”。

2019年,入选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名单。

2020年,“环雷公山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列入国家体育旅游精品线路。

2021年12月17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第二批共97家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在各地初审验收的基础上,综合会议评审、现场检查结果,并经公示,决定将北京市昌平区等97家单位认定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雷山县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2022年6月,根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关于开展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遴选的工作方案》,雷山县积极开展申报工作,4个村寨入选2022年“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名录”,其中,雷山县郎德苗寨入选非遗旅游景区,麻料村、南猛村、郎德上寨入选非遗旅游村寨。

2022年8月25日,根据《文旅部公布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黔东南州雷山西江千户苗寨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获得第二批国家级夜间经济集聚区称号

“西江幻地”被列入2023年全省智慧旅游10个典型案例。

2024年,“姑妈篮球”参加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获得竞技类表演项目三等奖。

2024年,雷山入选全国第二批共同现代化试点县。


雷山银球茶荣获2024中国好绿茶大会暨第16届贵州茶产业博览会春季斗茶大赛绿茶类金奖茶王、入选中国好绿茶地图和2024中国好绿茶名单。

五、民族文化

※锦鸡舞:锦鸡舞是苗族芦笙舞中别具一格的一种民间传统舞蹈,发源于贵州省黔东南的丹寨县和雷山县境内,主要流传于苗族"旮弄"支系中穿锦鸡服饰的锦鸡苗族,比如丹寨县片区的排调、也改、加配、党早、麻鸟、羊先、羊告、也都、雅灰、送陇、乌湾、孔庆等苗寨,和雷山县片区的独南、乌的、桥港、新桥、掌批、排里、掌雷、南八、略显、略果、岩寨、桃江、干脑、南脑苗寨。

※古瓢舞:古瓢舞是以瓢琴为伴奏的一种舞蹈,在雷山达地乡也蒙、背略、达勒等地苗寨逢年过节都跳这种舞蹈。古瓢舞多为男性在前边拉古瓢琴,姑娘们踩着琴声,双手呈抱圆形摆动并扭腰、摇胯步伐轻盈身上佩戴的银饰随着身姿的摆动而叮当作响,悦耳动听,别有情趣.古瓢舞与芦笙舞有些相似,有二步、四步、五步,向右转一圈循环有序,所以,可同时拉古瓢琴、吹芦笙在同一芦笙场上翩翩起舞,缓缓趋步向前,舞姿优美,发人生情。简单而纯朴的古瓢琴和古瓢舞源于苗民久远的历史生活,其文化底蕴透露出苗族古老文化的深厚信息。

※铜鼓舞:铜鼓舞是敲击铜鼓时踩着鼓点节奏跳的舞,击鼓的方法是:把铜鼓置于宽敞的鼓柱中央,用绳将鼓侧的两支耳朵系好悬挂于鼓柱挑手上吊起来,然后鼓手右手持鼓槌击鼓面,左手持小木棒击鼓胭部,可发出两种音响,有的还需另一人手提木桶大小的助音桶(俗称回音桶),桶口对鼓胭同时,一人击,一人来回地“接调”“送调”,使鼓音雄浑远远传扬。铜鼓舞由于苗族支系不一,鼓点不同,其舞姿也各异。“铜鼓舞传承地”掌坳村仍保留有11 种鼓点舞步,新桥村和郎德上寨各有异彩,舞姿经长久积累和创新改进,形成集鼓、跳、声音、歌于一体,独具热烈奔放,古朴、庄重、豁达的特点。跳铜鼓舞和跳芦笙舞有的同时进行,舞者男、女、老、少围成一圈又一圈,苗族姑娘们穿着节日盛装,脸眉施以淡妆,佩戴的银首饰熠熠生辉,光彩夺目。在低沉浑厚的铜鼓敲击声和清脆悦耳的芦笙吹奏声中,舞者们步履轻盈,缓急有序,婀娜多姿。

※芦笙舞:芦笙舞是苗族独有的民族民间舞蹈。比较常见的是《祝嘎勒》,由三、五、七、九支大中小型芦笙,用同一曲调吹奏,并由芦笙头或芦笙手吹笙领舞,然后是穿盛装的姑娘、中年妇女、年迈老妪围圈牵手跟着跳,随着芦笙的曲调,操着统一的步伐,徐徐向前移动。较其它的苗族地区来说,雷山芦笙舞则有两个特点:第一是突破了女子不吹芦笙的传统习俗,女芦笙好手比比皆是;第二是突破非重大节日不吹芦笙的禁忌,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听到优美的芦笙曲,看到欢快的芦笙舞。早在50 年代,便有南青年杨炳芳把雷山芦笙曲吹响在莫斯科世界青年联欢节晚会上。

六、风景名胜

※郎德上寨:雷山郎德上寨是一个苗族村寨,距凯里市区29公里,距县政府雷山7公里,是贵州省东线民族风情游的重点村寨之一。郎德上寨系苗语“能兑昂纠”的意译,“能兑”即欧兑河下游之意,村以河名,“昂纠”即上寨。寨内苗民的服饰以长裙为特征,所以又称为“长裙苗”。郎德镇内有享誉海内外的“中国民间歌舞艺术之乡”“全国百座露天博物馆”和“芦笙之乡”。郎德上寨古建筑群被列为我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雷公山森林公园:雷公山,苗岭之巅,为贵州苗岭山脉东段总称,主峰海拔2178.8 米,雷公山位于雷山县城东北面,距县城30公里。雷公山,史称“牛皮大箐”,苗语称“方别勒”,意为雷公居住的地方,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群峰起伏,由冷塘山、乌东山、野草坡、木姜坳、雷公坪、冷竹山、猫鼻岭、九洞山等11 座海拔1800米以上的山峰组成,地跨雷山、台江、剑河、榕江四县,总面积71 万亩。雷公山是母亲山,地处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地带,是清水江、都柳江主要支流的发源地,雷公山顶年均气温只有9摄氏度。

※西江千户苗寨: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东北部的雷公山麓,距离县城36km,距离黔东南州州府凯里35km,距离省会贵阳市约260km。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西江是一个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完整的地方,是领略和认识中国苗族漫长历史与发展的首选之地。1982年,西江被省人民政府列为贵州东线民族风情旅游景点,1992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被列为全省首期村镇保护和建设项目5个重点民族村镇之一,2005年 11月“中国民族博物馆西江千户苗寨馆”在此挂牌。2010年,西江景区荣获“多彩贵州十大品牌”“多彩贵州百强品牌”“贵州十大魅力旅游景区”等殊荣;2011年西江景区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4A级景区;2012年,西江景区荣获“中国十大最美村落”“贵州最具魅力民族村寨”等称号;2014年,获得“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和“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村寨”;2015年,西江苗寨景区被评为世界十大乡村旅游度假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