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山县发改局助力脱贫攻坚春风行动侧记
“布谷飞飞劝早耕,舂锄扑扑趁春睛。”阳春三月,在雷公山腹地的方祥乡苗寨里,在村头巷尾、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党员干部入户的忙碌身影。
这是雷山县发改局积极响应脱贫攻坚春风行动令,分批组织党员干部奔赴脱贫攻坚一线,牢记初心和使命,用苦干实干的业绩诠释对党的忠诚。今年以来,已组织党员干部10批136人次到基层遍访贫困户,帮助解决项目3个,落实资金230万元。
6.6万菌棒:小菌子托起脱贫梦想
在方祥乡水寨村食用菌大棚基地里,身着苗族便服的七八个妇女社员正在大棚里忙碌的采摘菌子,有的忙采摘、有的装袋、有的装车,基地里传出阵阵苗族飞歌。
水寨村五组55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侯仰你,每天都会与同村的几个贫困户结伴到基地务工。“我们年纪大了,去外面找不到活做,到这里摘香菇,可以照顾家里,还有工钱拿。”蹲在地里的侯仰你一边熟练地从菌棒边摘下香菇,一边欣喜地说。
食用菌基地是2017年县发改局投资59万元,2018年后期投入20万元共79万元建成的,占地11亩育有菌棒6.6万棒,当年9月出菌见效,每棚每批产400余斤,年产4-5批,利益联结机制覆盖全部建档立卡贫困户。为解决食用菌销路,采取“线上+线下”的销售模式,通过邮政公司“黔邮乡情”雷山馆网上销售平台,主要销往贵阳、凯里等地及西江景区农家乐。
“产业是脱贫的根本路径,同时也带动贫困农户就业增加收入。”县发改局派驻水寨村第一书记金光盛指着装车的香菇欣喜地说,“我们水寨的香菇深受消费者好评,销路很不错,决胜脱贫我们有信心。”
110万元通村公路:小康路渐行渐近
3月28日,通组路施工队正在抓住晴好天气加紧施工,修通小康路“最后一公里”。水寨二组77岁唐全科拄着手杖站在硬化好的水泥路面上,用手杖敲敲地面,用脚蹬了蹬。
水寨直通方祥乡政府所在地的通村公路,从2月份动工修建,至今用时一个多月左右。早些年,水寨虽已建成通村路,由于管护不到位,年久失修,损毁严重,道路坑坑洼洼,村民出行受到影响。
“解决群众最希望得到解决的事。”成为县发改局今年帮扶工作当前最紧要的一件大事。长2500米、宽4米,投入110万元的水寨通村公路,从立项到施工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施工期间,施工方还吸纳当地有劳力的贫困户参与工程务工,增加务工收入。热心公益的寨老们主动担当起义务监督员,确保这条出山通村路质量过硬。
水寨通村公路只是县发改局帮助改善基础设施的一个“重头戏”。2017年投资80万的陡寨、平祥道路硬化,2018年新增后续资金100万的水寨村防洪堤和乡村旅游碾米房,勾勒乡村振兴的新时代画卷。
35名干部+159户贫困群众:脱贫路上一个不能少
平祥村由陡寨村、水寨村和原平祥村合并而成,辖25个村民小组,县发改局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159户756人。截至2017年底已脱贫107户412人。
坡高山陡、山多地少,是整个方祥乡及平祥村地形地貌的真实写照,这里的农民祖祖辈辈种的是水稻、洋芋、红薯、玉米“老四件”,尤其是望天田种玉米多、效益低。
不种玉米,种什么?县发改局精准摸底、精准施策,组织党员干部深入陡寨、水寨、平祥中心村,一户一户发动贫困群众种植葡萄、青钱柳等中长期经济作物,养殖猪鸡鸭鱼等见效快的牲畜家禽,逐渐改变过去效益低的传统种养殖模式,帮助贫困农户寻找新的增收点,扎扎实实来一场深刻的农村产业革命。
“种玉米产量低划不来,你家高坡的两亩土可以栽青钱柳,好栽耐旱,政府还有补助。”在陡寨村2组贫困户杨光生家里,帮扶干部杨莫大和他拉起了家常。“行,我就种青钱柳。”杨光生爽快的答应了。
在平祥村六组贫困户溪沟边上的1亩多水田里,帮扶干部罗康明卷起裤腿下田捕鱼,不一会鲤鱼满桶,岸边的干部你三斤我五斤地认购,每斤35元。吴光兴吐着唾沫数着卖鱼得来的1085元钱,喜笑颜开。
“脱贫攻坚工作越到后面越是‘硬骨头’,作为平祥村的结对帮扶单位,我们35名党员干部和159户‘认亲戚’‘打伙计’,携手打好这场输不起的脱贫攻坚战,脱贫路上一个不能少。”县发改局主要负责人吴先伟如实说。
一年之计在于春,159个“我要脱贫”“我要小康”的愿望化为春的种子撒入芬芳泥土,酝酿着下一个丰收时节。(姚娅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