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服务 > 便民利企服务 > 三农服务 > 三农情况
雷山乌杆天麻简介
字号: 分享:

它生长于茫茫的雷公山林海间,它被当地群众称为“金疙瘩”,它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它被视作上等的滋补食材,它就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雷山乌杆天麻。

雷山县森林覆盖率达72.8%,年平均气温15.4℃,无霜期259天,年降水量1500毫米,空气相对湿度80%。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47300公顷,被誉为中亚热带珍贵的“物种基因库”,生物种类达5150余种。雷公山山脉绵延,溪流纵横,森林茂密,土层深厚,极有利于萌发菌、密环菌和乌杆天麻生长发育。雷山野生天麻生长于海拔1300至1800米的雷公山茫茫的常绿落叶混交林高山灌丛林海间,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以来,雷山乌杆天麻仿野生栽培获得成功,2002年李世章在有性繁殖方面,取得突破性成功,形成完整的雷山乌杆天麻的繁殖栽培技术。2014年12月,雷山乌杆天麻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近年来,雷山县委、县政府把发展天麻产业作为雷山县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拥有完备的麻种保护、种植、加工和销售体系。

苗族是最先开发和利用乌杆天麻的民族之一,苗族祖先迁移到雷公山区后,乌杆天麻是苗族祖先懒以生存的野生食物资源之一。通过食用知晓乌杆天麻具有较好的镇静和安眠作用,对神经衰弱、失眠、头痛等症状有缓减作用的启示,将乌杆天麻用作苗药治疗头痛眩晕、肢体麻木和惊痛抽搐,同时还把乌杆天麻用作病人补品、馈赠礼品。据《雷山县志》记载,“早在明朝洪武五年间(1372年)贵州就把雷山的乌杆天麻作为皇朝贡品进贡朝廷”。抗日战争时期,雷山天麻年上市量约3万斤,外贸出口由雷山商人收购运往上海口岸,经香港销往日本、韩国”。

目前,全县天麻种植面积2.36万亩,覆盖全县八个乡镇、54个村,全县有120余户种植大户,从业人员达500余人,带动农村就业2200余人,人均增收5800元以上。全县注册天麻企业有世章天麻公司、国特天麻公司、农创农业公司及欧波农合作社等15家,全县天麻产品年产量1100吨以上,年综合产值突破0.8亿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