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气象部门预计,我县2023年面临干旱少雨气候的可能性较高,农业生产中可能面临土壤失墒较快,局地旱象较重的不利局面,未来十年我省可能进入少雨期。为切实做好农业抗旱技术指导工作,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特提出如下我县高温干旱防灾减灾技术指导要点。
一、水稻
(一)加强田间水分管理。对缺水干旱的田块,要及早抽水灌溉,确保水稻正常抽穗、扬花和灌浆。对于持续35℃以上高温、有水源的地区,灌5-10厘米深水,减轻热害。
(二)施好叶面肥。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以增强植株抗逆能力,促进籽粒灌浆,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
(三)施用抗旱剂。对当前受灾较为严重的田块,可施用抗旱剂减少植株蒸腾耗水,推荐选用FA旱地龙、旱立停等抗旱剂。
(四)加强病害虫害防控。重点抓好防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注意在高温条件下,特别是35℃以上的高温天气下喷施化学农药,容易产生药害,同时,按照常规用药量和兑水量,药效会明显下降。因此,建议高温干旱天气条件下适当增加用药量和兑水量。
二、茶叶
(一)灌溉保水。灌溉时间多在上午10点之前和下午5点之后。特别是对育苗基地,除用遮阳网覆盖外,每天还要加强喷灌或浇灌、及时通风。
(二)减少作业。茶园管理上应避免除草、修剪、耕作和施肥等农事操作。
(三)铺草覆盖。茶园行间覆盖山野草、农作物秸秆、豆科绿肥等为佳。铺草厚度8-10厘米对于新发展幼龄茶园适当遮荫,禁止除草作业;有条件的进行遮阳网遮阴。
(四)补充肥水。肥料最好选用腐熟稀薄的人粪尿进行浇施,也可用0.5%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液进行根外施肥,下午五点以后叶面喷雾,每隔5-7天喷雾一次,连喷2-3次,有效增强茶苗抗旱能力。
(五)加强病虫害防治。干旱期间病虫害加重,要尽量避免旱灾和病害虫叠加危害。可采用农业、物理、生物等措施进行综合绿色防控。喷药时间可选在阴天或晴天的上午或傍晚。
(六)高温作业,注意人员安全,做好防暑措施。
三、蔬菜
(一)灌溉保墒。根据土壤墒情,在早晚温度相对较低时,选择小水渗灌、喷灌和滴灌,切忌午间高温时大水漫灌。蔬菜幼苗及速生叶菜等在田蔬菜,一般在上午10点至下午5点间覆盖遮阳网遮蔽强光、降温、保湿,早晚揭开,避免徒长。黄瓜、菜豆、茄子、番茄等在田蔬菜,在根系周围覆盖秸秆、稻草、刈割杂草、防草布等,降低根际温度,摘除衰老枯黄叶片,减少水分蒸发和蒸腾。蔬菜育苗,要充分利用遮阳、喷灌等降温措施。
(二)科学施肥。结合灌水、浅耕,增施速效肥料,薄肥勤施,避免肥害、烧根。施肥后及时灌水,或直接兑成肥水浇施。在田蔬菜可在清晨或傍晚喷施磷酸二氢钾、尿素等速效叶面肥,增强植株抗逆性。
(三)绿色防控。注重预防、综合防治、安全用药。以物理、生物防治为主,化学农药为辅。综合运用杀虫灯、性诱剂、防虫网、色板等物理措施防治害虫。化学防治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宜选择上午8点前、下午5点后,适当降低用药浓度,避免药害。严禁使用禁限用农药,严格执行操作安全规范,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大棚蔬菜采收后及时翻耕土壤,暴晒或高温闷棚,杀灭土传病虫害。
四、水果
(一)创造条件,灌溉防旱。有条件的果园可以采用管灌、滴管及喷灌。管灌利用管道输水进行灌溉,可以使用小水泵抽水进行果园灌溉。滴管和喷灌是把水通过管道输送到滴头,然后均匀缓慢的渗入到果树附近的土壤中或喷洒到果树上。
(二)果园覆盖,杂草保墒。没有灌溉条件的果园,为了有效抗旱,果园可以覆盖杂草、玉米秸秆、糠壳等农作物材料。不需全园覆盖,主要集中在树盘周围进行覆盖,覆草厚度建议在15cm左右,这样就可以起到土壤防旱保墒的作用。
(三)树冠遮阳,喷水喷肥。有条件的果园,尤其是幼龄果园和水果育苗地块,可加盖遮阳网等进行遮阳覆盖,降温保湿。在早晚给树冠喷清水,同时喷施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既为整个树冠降温,又能给树体补充营养,减少高温缺水造成的危害。
(四)秋施基肥,培土固土。深层培土正确引导根系下扎,结合秋施基肥对果树进行一次深翻,以增加土壤通透性能,可有效保持湿度,增加抗旱能力。施好“月子肥”,做到深施重施有机肥,喷洒叶面肥,增施磷肥和微肥,增强树势,提高果树抗旱力。
五、中药材
(一)做好水分管理。有灌溉设施和水源的地块,于清晨或傍晚采取喷灌、滴灌等方式定期适量灌水,禁止漫灌;无灌溉设施或水源有限的地块,通过物理降温和喷施叶面肥等措施减轻干旱对中药材的危害。
(二)做好物理降温。通过搭建遮阳网,减少强光直射,降温保湿,防止日灼;对厚朴、黄柏等木本药材进行树干涂白,降低昼夜温差,减轻日灼伤害。
(三)改善根系环境。对于根和根茎类药材,选留低矮野生杂草,或在畦面覆盖3-4厘米的秸秆、稻草等,降低地表温度,减少水分蒸发,保持土壤疏松,维持根系正常吸收功能。对于木本药材,可利用杂草、秸秆、稻草等对树盘进行覆盖,厚度10-20厘米,覆盖物与植株保留10-15厘米空隙。
(四)提升抗逆性。清晨或傍晚,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0.2%硫酸锌,促进植株生长、调节株型、改善药材品质、抑制植物病害、提升药材抗逆性。
(五)注意“旱涝急转”。高温干旱期间,要注意防范局地短时强降水和高温过后持续降水导致的“旱涝急转”,高热高湿环境, 易导致病虫害的发生,应加强田间病情、虫情监测并采取适宜防治措施。
(六)及时采收上市。因高温干旱导致物候期提前的中药材,应从兼顾药用部位产量与药效物质含量的原则出发,及时采收,减少损失。产地加工过程中禁止使用硫磺熏蒸。
六、畜禽养殖
(一)防止高温中暑。降低畜禽饲养密度,避免畜禽的热应激。调运畜禽,运输工具应备有遮阳设施,合理控制畜禽密度,时间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运输,以防中暑。加强畜禽监测与巡视,仔细观察畜禽活动状况,如发现畜禽中暑,应迅速将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用水喷淋迅速降温。
(二)保障畜禽饮水。寻找可靠水源,强化用水自给,保证充足的清凉饮水,水质要清洁卫生。改养殖场水冲粪清粪方式为干清粪,适当减少圈舍的冲洗次数和用水量。强化节水措施,改造维修饮水设备,安装节水型自动饮水器,减少饮水过程的跑冒滴漏。
(三)做好环境降温。搭建遮荫棚或盖上遮荫物,窗口防止阳光辐射,要经常打开通风孔或门窗,要利用排风设备促进空气流通,增加舍内换气量和提高气流速度;采用舍顶喷水、活体喷雾和安装通风湿帘、冷风机等办法做好降温。
(四)降低饲养密度。畜禽相当于一个热源,不断地向周围散发着热量,通过适当降低畜禽饲养密度来减少自身产热,对缓和高温的不良影响是非常有效的一条措施。
(五)加强饲养管理。合理提高饲料中蛋白质比例,适当降低能量,增加维生素、矿物质含量。合理安排饲喂次数与饲喂时间,最好安排在早晨及傍晚喂食,可在饲料中添加小苏打、氯化钾和维生素C等以增强畜禽耐热能力,减缓热应激。酌情添加健胃消食的药物,促进畜禽进食和消化。
(六)调整经营策略。在干旱缺水且无法满足畜禽饮水需要的情况下,对幼畜、幼禽、已过产蛋高峰期的家禽及育肥期的肉用畜禽,可适当提前出笼、淘汰或出栏,减小因缺水导致的畜禽死亡损失。
(七)做好应急准备。针对可能出现的限电停电情况,畜禽规模场应及早备好发电机,并主动与当地供电部门联系,掌握停电时间,防止突然停电造成的损失。同时防止电线老化等造成的火灾,做好安全生产。
(八)加强灾后防疫。切实做好畜禽疫病免疫,及时掌握畜禽抗体水平,对免疫抗体水平较低的及时开展补免。对因干旱缺水不能及时清洗的畜禽生产场所及周边环境、生产工具选择合适消毒药物,进行彻底喷洒消毒,不漏死角。对因灾因病等原因死亡的畜禽及时收集,进行无害化处理。
七、水产养殖
(一)加强巡塘管理。夏秋季高温期,池塘水质情况多变,养殖人员要坚持每天巡塘2—3次,对养殖水生动物活动情况、摄食情况与体色情况等进行详细观察记录,一旦发现有缺氧浮头征兆,要及时加注新水,开动增氧设施。认真分析监测疫病情况,以应对突发疫情。
(二)保持水质、水位稳定。高温季节水体蒸发快,养殖池塘水位下降,可以采取周期性加换水方式来改善水质条件,一周加水或换水1次,每次换水10—15cm,注水时间以清晨为佳,注意换水时切勿将底质冲起。常规鱼池一般保持1.8—2.0米水深,稻田养鱼保持在20cm水深以上。
(三)正确使用增氧设施。增氧机在高温天气下的使用既能增氧也可调节温度差,给养殖动物创造适宜的生存环境。应每天检查增氧设施是否正常使用,若有故障,及时维修。在高温天气下,增氧机应延长待机,正确使用。采用集约化高密度养殖的,应24 小时开机增氧。一般池塘,晴天条件下,上午11 点到下午2—3点开启,傍晚不开机;阴天条件下清晨开启,中午关闭;雨天条件下半夜开启,中午不开机,即“三开两不开”。
(四)科学饲养投喂。高温天气易使水温过高,超过大多数养殖鱼类摄食的最佳温度,应适当降低投饲量,防止饲料过剩引起池塘水质恶化,病原菌大量繁殖,引发疾病。同时避开高温时段的饲料投喂,早晚适当多投,中午少投或不投,避免饲料的浪费。要选取质量较好的饲料,同时在饲料中添加一些以增强体质、降低应激反应的多糖、VC 等,通过喂食的方式提高免疫力。
(五)做好病害防控。夏秋季水温高,病毒和细菌的繁衍速度较快,也是疾病多发的季节。养殖动物病害防控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要做好养殖生产工具、场所的消毒,每半个月对池水消毒一次(高温时节暂停),同时在饲料中添加大蒜素或三黄粉预防鱼类发病。要注意观察养殖对象的活动和摄食情况,发现异常现象及时进行检查、科学治疗。有条件的地方要定时测定亚硝酸盐、氨氮、溶氧硫化氢等指标,适时使用有益微生物制剂和底质改良剂改善底质。慎用强氯精、二氧化氯、硫酸铜等杀虫消毒剂,避免高温中毒死鱼,如确需使用的,要减小剂量,注意观察,发现鱼类活动异常,马上开动增氧机及换水。要注意防治蓝藻,持续晴天高温往往导致水体蓝藻迅速繁殖扩散,易产生毒素和急剧缺氧从而造成水生动物中毒或死亡。以菌抑藻为较安全有效的办法,可以使用光合细菌、酵母菌、乳酸菌等复合有益菌类,快速去除蓝藻。
(六)其他注意事项。工作人员在室外生产作业时要做好防护,尽量选择在气温相对较低的早上或傍晚,尽量避免长时间户外生产活动,在高温环境下工作一段时间后,应及时到低温环境中避暑,并适当补充淡盐水,预防脱水。常备藿香正气水预防中暑。要及时对池塘电力设施进行检修,防止高温线路老化漏电。要完善安全警示标志标牌,设立防护栏、防护网、隔离带等防护设施,加强日常巡查, 防止无关人员进入养殖区域,严防溺水风险和渔业安全事故发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