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山县2025年辣椒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 字体:
索引号 000014349/2025-326867 成文日期 2025-03-12
文号 发布时间 2025-03-12
发布机构 是否有效
名称 雷山县2025年辣椒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雷山县2025年辣椒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做强特色产业推动产业融合和文旅消费,发挥酸汤等特色产业的独特性和市场潜力,推动酸汤产业的标准化和规模化发展;州委、州政府在《黔东南州“凯里酸汤”产业发展规划(2025-2030年)》中强调酸汤产业作为全州继续坚持高质量发展特色食品加工业的核心产业。为落实好省、州相关产业发展精神,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发展现代农业和乡村特色产业,挖掘和保护地方特色文化,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努力做好“雷山鱼酱酸”产业文章,拓宽农民创收渠道,实现辣椒产业助农增收,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计划

2025年,全县辣椒种植面积计划在1.5万亩以上(各乡镇目标种植计划详见附件1),预计产量2.08万吨以上、产值0.97亿元以上,建成规模化基地1万亩;采取以适度规模化、规范化发展形成辣椒产业带,促进辣椒产业的产、销有效衔接,鼓励乡镇采取整村推进模式发展种植。

二、产业发展模式

模式一:农户主体模式。农户自主出资向收购企业购苗种植,企业负责产品收购。“产业奖补”资金补助给实施的脱贫户、监测户。

模式二:合作生产模式。乡镇(街道)负责组织宣传到村,由村级选择带动能力强的主体如村集体合作社、种植大户等为牵头组织主体,组织有意愿的种植农户将购苗款交给牵头组织主体,再由牵头组织主体和供苗方签订供苗及收购协议,由牵头组织主体统一采购、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收购的方式组织农户开展种植生产。

模式三:主体带动模式。采取“企业+村集体合作社+种植农户”的组织方式,种植农户与村集体合作社签订种植及收购协议,农户自筹苗款作为辣椒种植保证金交到合作社,确定合作企业后,村集体合作社与企业签订供苗及收购协议,企业将种苗发放给合作社,合作社组织农户种植,种植农户将产品交合作社销售,合作社统一销售给企业,未交售辣椒产品的种植户直接用保证金抵扣购苗款。

三、重点工作任务

(一)抓好基地规划和种植基地落实。各乡镇(街道)结合目标计划,按照全县计划建设规模基地1万亩,以种植专业村的方式推进种植,不实施零星种植,每个乡镇(街道)创办集中连片100亩以上标准化基地1个以上。用好新增耕地、撂荒地整治等资源,以建立乡镇(街道)辣椒产业带(或整村推进示范点)为目标,将生产任务落实到村,生产基地落实到地块。在2025年2月15日前摸清群众种植意愿,完成辣椒生产计划方案,确定好种植发展模式、产销对接,种植地点、种植品种、育苗时间、育苗地点、示范点(专业村)等工作。

(二)优化品种,做好种苗保障。坚持以市场需求、订单需求为导向,大力推广满天星52、珠子椒F1、贵种1号、三棵树本地椒F1、金辣十号F1等具有酸辣或香辣产品特点的登记品种,保护种植雀鸟朝天椒等地方特色优势品种。各乡镇(街道)要强化与市场主体对接,以订单生产为主攻方向,按照“集约化育苗为主,就近就地育苗为辅”的育苗原则,采取与企业、合作社订单收购育苗方式为主,地方特色品种乡村组织自行育苗方式为辅,大力推进集约化育苗,用好郎德镇乌流村、乌肖村育苗大棚、各乡镇(街道)闲置大棚资源等推进集约化育苗,力争全县集约化育苗占比达60%以上。各乡镇(街道)要确保在2月上旬前完成育苗主体和育苗方式的确定。

(三)强化技术服务,推进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各乡镇(街道)围绕辣椒产业带和专业村建设,全面推行辣椒标准化基地建设,引导种植主体落实深耕细翻、施足底肥、增施有机肥、起垄行栽、地膜覆盖、病虫绿色防控及适时采收等关键生产技术。要发挥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作用,把群众组织起来实行订单种植,做到统一品种、统一育苗,统一技术、统一收购,提高种植基地和产品收购的规模化、标准化。强化生产技术培训服务保障,由县农业农村局、各乡镇(街道)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和生产经营主体共同组成技术团队,同时邀请辣椒专家服务团队,建立农技人员包片定点服务机制,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指导,围绕辣椒生产各环节开展各类技术培训,力争全年培训人数0.2万人次以上,提高农户辣椒种植技术水平和种植成效,引导推进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

(四)优化产销模式,提升产业组织化率。推广“企业+合作社+农户”订单生产发展模式,创办标准化基地,提升基地建设规模化水平和健全产业发展的联农带农机制。落实好县内辣椒生产加工企业订单定向收购模式,持续强化村集体合作社在组织生产和收购过程的统筹作用,通过村集体合作社联结企业和农户的生产方式,提升辣椒产业的组织化率。建立县-乡镇(街道)-村级(社区)供销信息体系,畅通辣椒产销信息。

(五)强化加工主体服务,提升全县辣椒产品加工能力。

各乡镇(街道)结合全县辣椒产业发展的政策优势,努力培育壮大辣椒生产加工企业和经营主体。结合生产规模,选择1-2个经营主体开展产业合作,围绕产、加、销各环节建立构建互惠合作机制,县农业农村局等相关职能部门要做好加工主体的跟踪服务工作,使加工企业及经营主体安心“落户”在县内,提升全县产业加工能力。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保障,落实工作责任。县级成立以分管副县长为班长,相关部门领导和乡镇(街道)分管领导为成员的辣椒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辣椒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负责解决辣椒产业发展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确保各项工作目标的落实,同时深入乡镇(街道)做好督促指导,搞好技术服务,不定期组织召开工作推进会,研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如下:

县农业农村局:做好辣椒产业规划,在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安排上优先安排和侧重考虑把辣椒产业纳入资金安排和项目实施计划;同时,负责辣椒产业发展的方案制定、技术服务、工作调度、组织统筹验收等工作。

县财政局:县财政局要加大资金整合统筹力度,加大资金投入用于产业发展、政策保险和配套设施建设等。

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为辣椒产业宣传发动种植责任主体,负责制定本乡镇(街道)的目标计划,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同时,负责本乡镇(街道)辣椒产业生产的宣传动员,监督落实种植任务、技术培训、项目验收等工作,协助企业和指导合作社与种植农户签订种植及收购合同(协议),组织收购等工作。

收购方:重点负责推行集约化育苗及发放工作,组织有育苗条件的村级合作社等实施主体就近育苗;负责与种植农户签订辣椒(青椒和红椒)保底收购合同(协议),采收期及时组织保底收购和市场销售。

村级实施主体:负责村级辣椒产业发展的宣传发动、落实种植计划和种植地块、协助上级组织项目验收、与企业和种植农户签订种植收购合同(协议)、协助产品的收购等服务工作。

种植农户:按照技术规程落实好辣椒地块的种植、管理并及时开展采摘工作;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按合同(协议)销售辣椒商品给到村开展生产服务的实施主体。

(二)强化资金保障。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局等部门要结合县级产业规划,科学分配资金,支持辣椒产业发展。各乡镇(街道)要用好安排到乡镇(街道)的耕地保护、复垦耕地种植等项目资金,保障辣椒产业资金投入。

(三)强化技术支撑。特邀请州级副高级职称以上辣椒专家1-2名作为产业发展技术首席顾问,成立县辣椒产业专家指导组,将技术指导体系延伸到乡镇(街道)、村(社区),畅通农业技术服务渠道,在县、乡镇(街道)和专业村组织开展辣椒技术培训,在辣椒生产关键时间点、关键期开展指导,全面提升技术服务到位率。

(四)强化工作调度。工作专班不定期组织召开推进会,调度产业推进情况,进入辣椒育苗、地块落实和栽种期间实行定期调度。县农业农村局按照时间节点负责开展技术培训;各乡镇(街道)按照时间节点负责报送种植地块落实、整地情况,同时开展好辣椒苗的发放到户、移栽大田、验收等工作。

附件:1.雷山县2025年辣椒产业发展目标计划表

2.辣椒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附件1

雷山县2025年辣椒产业发展目标计划表

序号

乡镇

(街道)

目标任务(亩)

标准化基地面积(亩)

专业村个数(个)

专业村标准(亩)

备注

1

丹江镇

2100

1400

4--6

100以上

2

西江镇

2000

1300

3--5

100以上

3

永乐镇

2700

1600

4--6

100以上

4

郎德镇

1200

800

3--5

100以上

5

大塘镇

3200

2400

5--8

100以上

6

望丰乡

1500

1000

3--5

100以上

7

达地乡

1600

1100

3--5

100以上

8

方祥乡

700

400

2--3

100以上

合计

15000

10000

27--43

附件2

辣椒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一、品种选择:选择抗病性强、品质优良、高产、丰产品种。

二、育苗:鉴于辣椒种子低于10℃不发芽,15℃发芽延时太长易引起霉变出苗不齐,辣椒是否丰收取决于育苗质量,育苗注意事项一是最适播种期为三月中旬;利用晒种打破休眠,提高出芽率。二是种子消毒用50%多菌灵溶液浸泡20-30分钟,捞去浮在水面的秕籽,清水淘洗后放入55-60℃温水中不断搅拌,待水温降至30℃继续泡种24小时,以后在30℃温度下恒温催芽,4-5天即可出芽。三是育苗床选择地势较高,背风向阳的肥沃地作苗床,床宽1.2米便于管理,床面撒一层腐熟猪牛粪(忌使用化肥、未腐熟农家肥),用50%多菌灵500倍液喷洒消毒,盖膜闷5-7天,即可撒播芽种。四是播种前用清水浇透苗床,芽种掺上细土搅拌均匀撒种,播后盖细土1厘米,盖好封严薄膜,以防夜温降至10℃以下,出苗前一般不通风,应使苗床保持较高温度,以利出苗,苗出齐后,适当通风降温,白天适温20-25℃,夜间16-18℃,以防秧苗徒长。晴天中午可揭膜间苗,并撒盖一层细干土护根降温。五是第一片真叶出现后,应减少通风量,适当提高床温,白天保持23-28℃,夜间16-20℃,不能低于15℃;2-3叶期为花芽分化期(播后30天左右),应适当降温和提供短日照,以促进开花和结果节位降低,六是第二片真叶时追施0.1-0.2%的尿素水或10-20%的清粪水;七是三片真叶时加大通风量,并应用遮阳网使日照缩短至8-10小时,使幼苗受低温短日照锻炼,白天保持23-28℃,夜间不低于15℃,定植前8-10天逐渐加大通风量,夜温可降至10-12℃,进行低温锻炼。培育适龄壮苗是辣椒早熟丰产的主要措施之一,要求秧苗根系多、洁白、茎粗壮、节间短、叶大而厚,色深、不老化、不徒长、无病虫。

三、大田整地与底肥

1.底肥:种植辣椒的土地前作不能为茄科作物,重施底肥(占总肥量的70%以上),腐熟农家肥每亩用3500公斤以上,(农家肥以鸡粪养分最高,猪粪次之,牛粪第三)亩用氮、磷、钾各含15%,总肥量45%的复合肥150斤或有机复合肥150斤做底肥。

2.整地、施肥、做厢、覆膜:把土地深耕耙细,把地按便于排水的方向以1.2米宽分成厢,底肥均匀撒施或条施于厢面上充分与土拌匀起厢,厢要求厢高30厘米以上(厢沟底到厢面高度),自然排水的斜坡土开厢深度可以适当降低到10厘米。以单株双行来开厢起垄厢面宽度80厘米以上。地块整平整细后覆盖地膜(白膜或黑膜)

四、适时移栽:辣椒三叶一心或四叶一心时及时移栽,定植前一天浇透苗床,定植时带土移栽,单株双行定植。株行距50×50厘米,亩植2500-3000株。定植苗尽量优选脚矮、茎粗、节短、直立而不弯、叶色深绿的健壮苗,避免损伤根部,栽植深度以幼苗子叶齐土为宜,定植后立即浇足定根水,天晴或气温高时要连续浇几次缓苗水。安全定植期以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5℃为界限,根据当地气温适时定植。

五、田间管理

1.追肥:覆膜时有充足的底肥,在现蕾期要增施磷钾肥,节制氮肥用量,防止徒长引起落花落果,初结果确定后要重施一次肥,既供果实发育需要促枝叶继续发展又为后续开花结果准备条件,以后每结一批果实要追施一次肥料直至栽培结束。定植后轻施苗肥:成活后每隔7天亩追施20-30%人粪尿1000公斤或复合肥5公斤,肥料可逐次加浓,不可偏施氮肥;花蕾期切忌氮肥过多,稳施花蕾肥,适当增加磷肥,亩追施20-30%人粪尿1500公斤或复合肥10-12公斤,普钙10公斤;花果期占辣椒全生育期一半以上,应重施花果肥,并做到氮磷钾配合,离植株8-10厘米打穴或开沟施,亩施30%人粪尿1500公斤,或复合肥15公斤,油枯20-25公斤,施后盖土,灌水以防烧根,或者兑水浇施;以后每采一次果,再根据挂果和土壤肥力情况酌情施肥料,并结合根外追肥提高结果数和果实品质,可喷施叶面肥如:壮丰优等。

2.中耕、培土:不覆盖地膜的大田,生长期要结合清除杂草适时中耕3次,第一次定植成活后浅锄除草保墒;第二次深锄5-6厘米除草松土;苗高30厘米左右封行前深锄10厘米并培土护根。覆盖地膜的大田应及时插架固定植株以防倒伏。

六、病虫害防治

1.病害:病害有立枯病、炭疽病、猝倒病、疮痂病、病毒病等二十多种病害。防治方法:一是搞好农业防治。选用上年没有种植过茄科作物的土壤,开起好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降低土壤中的湿度,施用腐熟的人畜粪。用温水或药剂对辣椒种子消毒,尽量减少机械损伤,切实掌握好抗旱灌水的时间和深浅来消灭虫害,达到治虫防病的目的,先防后治。二是用药剂防治。用多菌灵、百菌清、甲基托布津、农用链霉素等一些杀菌药剂,按使用说明,隔7-10天轮换喷施一次,特别是久雨转晴后要立即施药。

2.虫害:辣椒的虫害主要有地老虎(地蚕)、蚜虫、烟青虫(钻心虫)和斜纹夜蛾等。防治方法:移栽前撒施辛硫磷颗粒与土充分拌匀即可。移栽后,可用糖醋液诱杀地老虎及蛾子等害虫效果很好。防病杀虫要同时进行。杀虫的药剂有:敌杀死、功夫、敌百虫、吡虫啉等。但要按药的使用说明配好比例(浓度)交替使用。喷药时间最好是晴天傍晚(下午6时以后),这时害虫才开始活动寻食,特别是烟青虫。

七、适时采收

辣椒是无限花序作物,在适宜的温光和充足的肥水条件下,能不断开花结果,适时采摘有利于提高辣椒产量。采收过迟不利植株将养分往树上部转送,影响上一层果实的膨大,但也不能采收过嫩,过嫩的话使果实的果肉太薄,色泽不光亮,影响果实的商品性,产量降低。青椒采摘的标准是:果实表面的皱褶减少,果皮色泽转深,光洁发亮。从开花到成熟时间约25-30天。红椒也不宜过熟,转红带紫色就摘,过熟水分丧失较多,品质和产量也相应降低,不耐贮运。从成熟到转红时间约25-30天。采摘时间应在早晚进行,中午因水分蒸发较多,果柄易脱落,容易伤树,采摘时不可左右翻动,动摇植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