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雷山民族中学创建于1952年9月25日,始名贵州省雷山民族初级中学。1952年9月至1958年7月,雷山民族中学为初级中学。1958年9月始办高中,成为完全中学。2002年9月停招初一新生,2004年7月,最后一批初中生毕业,学校过渡为独立高级中学。2011年8月,学校晋升为州级一类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2015年8月,学校晋升为省级三类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雷山民族中学办学65年来,先后培养出50届初中毕业生和56届高中毕业生,为高等院校输送了5千多名合格新生,为社会培养了3万多名合格劳动者。雷山民族中学的莘莘学子中,有清华学子、留美博士、党政领导、军中将领、文艺泰斗、科技标兵、企业精英、农村骨干、致富能手,分布社会各条战线,遍布祖国天南海北,被群众亲切誉为“雷公山下的人才摇篮”。
雷山民族中学办学65年来,先后被国家教育部和国家体委授予“体育优秀学校”、贵州省教育厅授予“体育卫生先进学校”、“普及中学实验教学示范学校”。
贵州省雷山民族中学原址在县城大十字南侧,占地13.30亩。1999年9月9日搬迁到县城南郊羊场坝,占地面积103亩,建筑面积24250平方米,建有教学楼两栋各20个教室,综合楼1栋,学生宿舍1栋,学生食堂1栋,多媒体教室1个、阶梯教室1个,有篮排球场和田径场,校园绿化面积达4000平方米。学校依坡临河,山灵水秀,环境优美。随着贵州省高中阶段教育突破性工程的启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要,2013年9月29日雷山民族中学再搬迁到丹江镇水电村欧亚湾,11月23日学校完成整体搬迁。新校址规划用地面积420亩,建筑占地220亩,学校现有教学楼2栋共108间普通教室和12间教学实验教室;综合办公楼1栋(八层双电梯房),内设有图书室、学校行政各处室办公室、各教研组教师办公室、会议室等;学生宿舍楼6栋;教师宿舍楼1栋共140套;学生食堂一栋(四层)可容3800名师生用餐;篮球场6个,排球场6个、羽毛球场6个,8条田径运动场跑道和塑胶足球场1个;风雨桥3座;农耕文化陈列馆1个;66间教室实现电子监控器、广播音响设备、多媒体设备“班班通”;学校图书12.5万册,生均图书35.8册;电子阅览室2个,电子书籍10万册。理化生实验室配比3:3:3,学生微机室3个,每间可容60位学生上课,实现一人一机。新校址距雷山县城中心城区3.5公里,学校南、西、北三面环山,整体形成环抱状“凹”型空间形态。308省道公路和丹江河从学校东侧穿过。学校依山傍水,环境优美,远离闹市,交通便利,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规划合理、布局分明,是教师育人治学,学生扬帆人生的理想场所。
贵州省雷山民族中学是雷山县唯一一所普通高级中学。学校现有学生3488人,68个教学班;现有教职工253人,其中专任教师222人,硕士研究生3人、博士研究生1人;省级先进教师2人、州级拔尖人才1人;。现有校级领导职数一正二副,内设学校办公室、教务处、教研处、政教处、总务处、安保处、体艺处、党建办、信息办、资助办、信息网络中心、督查室等股级处室机构和校党委(下辖7个党支部)、校团委、校工会、妇委会等党群组织。
搬迁欧亚湾新校区以来,学校坚持贯彻党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立足“普通高中、民族中学”性质特点,结合县委县政府“文化兴县、旅游强县”发展战略,着眼学生“升学、就业”两大前程,肩负“为高等院校输送合格新生和为地方建设培养合格劳动者”两重任务,以“尚德、明理、求真”为校训,高举“传承民间体艺,弘扬民族文化”特色办学旗帜,积极将民族文化引进校园引入课堂,大力开展“非遗”理论与技艺校园传承活动,走特色办学发展道路,推进素质教育,力促学生全面发展。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得到优化升级,不断推动雷山普通高中教育新跨越。2014年高考,学校600分以上10人,比2013年增加7人;一本上线75人,比2013年增加32人,二本以上上线人数331人,比2013年增加63人,高考二本以上上线突破300人大关,创历史新高,夺得搬迁新校区后的首轮高考“开门红”,学校荣获黔东南州2014年普通高中教学质量“培优突出奖”。2015年高考,学校600分以上4人,居黔东南州39所普通高中学校第五位,居全州县级普通高中学校第四名;一本上线62人,二本以上上线248人,三本以上上线384人;王希南同学英语高考总分142分,居全州英语单科成绩第一名;金梦春同学在中央民族大学艺术招考中获民族演唱类术科成绩第一名,被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录取;全校录取本专科1064人,录取率89%,高出省录取率86%的3个百分点。2016年高考,一本上线90人,比去年增加28人;二本以上上线598人,比去年增加224人。经黔东南州教育局统计,雷山民族中学2016年高考实现了“三超”:一是应届生二本上线占县域人口万分比为36.91‱,超州2.06个百分点(州34.85‱);二是一本上线超州下达指标,州下达雷山县2016年高考应届生一本上线人数70人,雷中应届生一本上线人数76人,实现州下达任务的108.5%;三是二本上线人数超州下达指标,州下达雷山县2016年高考应届生二本人上线数373人,雷中应届生二本上线人数413人,实现州下达任务的110.7%。2014年10月,雷山民族中学高三女学生陈燕被评为雷山县第一届“十大最美雷山人”道德模范之“最美青少年”,受到雷山县委县政府的表彰和全县人民的广泛学习。学校先后承办了全省12所智华中学2015年高考研讨会,2016年贵州省全省民族高中校长专题培训会等省级盛会。
学校2016年1月被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省委统战部、省民宗委授予“贵州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学校”,2017年1月被贵州省民宗委、省教育厅、省文化厅命名为“贵州省民族文化进校园示范学校”。先后于2011年、2014年荣获黔东南州高中教学质量“培优突出奖”、2013年、2016年荣获黔东南州普通高中教学质量“提高奖”。2015年12月被黔东南州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授予“黔东南州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教育示范基地(苗族芦笙制作技艺、苗绣、苗族银饰锻造技艺、苗族飞歌、苗族芦笙舞、苗族铜鼓舞)”;2015年12月被黔东南州教育局、州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授予“黔东南州第二批民族民间文化教育项目学校”。
2011年6月学校晋升“州级一类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2015年8月晋升“贵州省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
雷山民族中学的发展,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各级领导的亲切关心。搬迁到新校区后,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宋璇涛,副省长陈鸣明,时任省教育厅长霍健康、时任省民宗委主任吴军、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肖才忠等省厅领导先后到校视察指导工作,关心学校发展。
现在,贵州省雷山民族中学在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国发二号”文件鼓舞下,在县委县政府的亲切关心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支持下,全校师生怀着守土有责、再度创业的豪情,发扬励精图治,后发赶超的作风,积极见贤思齐,争先创优,为办人民满意高中,培养更多祖国人才而团结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