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县紧扣时代脉搏,坚定不移地把发展电子商务作为“弯道取直、后发赶超”的战略选择来抓,举全县之力,聚全民之智,探索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百姓创业的电商发展模式,大力培育各类农村电商主体,激发拉动就业、稳住就业的活力,让更多老百姓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自2016年以来,雷山县通过农村电商示范县项目支持,在雷山县丹江镇乌开工业园区内,建成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1个,占地约面积2000平方米,服务中心内设电商运营中心、O2O展示中心、大数据展示中心、拍摄区、直播区、企业孵化区、会议室、培训室,物流区等功能区域。公共服务中心建成和投入运营以来,先后有近40家企业或个人入驻办公和接受孵化。为当地从事电子商务的创业者提供零费用入驻、零费用运营,让小作坊变成“大块头”。凡入驻雷山县电子商务中心的创业者,可享受免费的办公用房、办公桌椅、网络及享受水电补贴,并提供协助办理工商营业执照、创业培训、指导、项目推介等服务,对符合条件者,还可享受社会保险补贴、就业见习补贴、岗前培训补贴、一次性创业补贴和优先享受创业担保贷款等政府补贴政策。电商中心将一直践行“为老百姓服务,让老百姓放心”的宗旨,一步一个脚印全心全意为雷山县电子商务发展做出最大努力。
同时雷山县着力与产品孵化将本土分散的特色产品集中展示,助农户卖产品、鼓腰包,通过研发、包装、推介,引导产品由低端走向高端,打造出具有本土特色的品牌商标,通过设立线下特色馆,优选雷山本土优质特色产品进行精深开发,并借助电商网络销售平台,提升本土特色产品知名度。同时不定期为学员举办各种电商沙龙活动、资源交流会和产品对接会,免费为创业者提供货源信息、解决货源问题、提供资源共享、产品推广、宣传等服务,为创业者网络销售增加销量,为创业者解决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目前通过农村电商与“东西部扶贫协作”,与“农商结合”、“农旅结合”和电商消费扶贫,促成的茶叶、青钱柳、鱼酱酸、鸡蛋、红米、蔬菜、水果等农特产品销售逐年增长。根据职能部门不完全统计,2016年雷山县农产品“黔货出山”销售收入5043.18万,2017年6667.95万,2018年8469.3万,2019年9586.1万,2020年1.97亿。涌现出雷山万城生产农业公司、雷山欧波农专业合作社等一批专门从事农业生产、销售、流通为一体的涉农龙头企业。
随着雷山县茶叶、水果等特色农产品在网络市场走俏,农村电商个体数量迅速攀升。网店越开越多,用工缺口也逐渐扩大,特别是电商相关技术人才更是可遇不可求。发展农村电商人才紧缺,换个角度看,则能为农村青年提供了更多就业的机会。为此,雷山县推出技能培训计划,由政府买单,免费为农村青年、返乡大学生等人群提供电商技能培训。2016年以来,雷山县以“农村电商示范县”项目打造为契机,通过培育、孵化、引导和支持,逐渐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电商创业新态势。据不完全统计,通过加强培训和创业就业引导,电商产业带动创业700人,直接或间接带动就业20467人参与电商经营实现增收,户均增收600元以上。西江旅游公司的淘宝官方旗舰店、微信商城自建平台等,年线上交易额超过千万元,贵州黔诚光茗公司、贵州天地互联商贸公司、雷山汇云电商公司等电商企业转型成功,成为雷山电商行业的引领军,雷山银球茶叶公司、毛克翕茶叶公司、云尖茶叶公司等一批生产加工企业纷纷“触电”转型。丹江镇西门村孟麟、永乐镇丛木村郎显龙等电商个人,经营的个人电商店铺,年交易额近百万元。其它从事代销代购、分销、社交电商的人更数不胜数。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对实体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但同时也促进了网络经济的高速发展,而直播带货俨然成为网络营销的一匹“黑马”,红遍大江南北,使得市场对电商直播从业人员需求激增。为壮大我县电商直播队伍,促进电商产业发展,鼓励多形式创业,县工信局以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园为平台,培育“小微”、扶持“众创”,实现人才、产品、企业孵化。
新经济催生新业态,新业态的出现也让就业观念发生转变。随着农村电商越办越红火,更多年轻人愿意回到农村、扎根农村。余玉龙家住雷山县丹江镇干皎村,高中毕业后跟着老乡去广东务工。几经辗转,他来到一家主营服装业务的电商企业工作。作为一名打包工,看到仓库里成堆的衣服贴上一张快递单,便如同插上翅膀一般飞向远方,余玉龙总会想起老家那些藏在大山里的农特产品。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好资源没能变成好产品,带来真金白银。“地理位置偏远,交通、物流、网络等基础设施跟不上,好产品也只能藏在深山里。”余玉龙早就萌生过回乡开网店的想法,但一想到进村组的公路还没修好,快递网点无法进村,村里网线也没接通,他一直犹豫不决。
2014年雷山鱼酱在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露脸”,不少人立马点开购物软件,搜寻这道美食,眼看外地电商卖家通过售卖鱼酱赚到了钱,余玉龙开始付诸行动。2015年过完春节,他没再外出务工,而是注册了一家网店,留在村里经营电商。先前顾虑的各种问题接踵而至:网速跟不上,多打开几个网页就会卡顿、掉线;快递网点没进村,为一份订单要骑摩托车到几公里外的县城快递公司;缺乏电商运营经验,被客户投诉……后来余玉龙积极报名参加了县电商办、县电商服务中心组织的免费培训,学会了产品拍图、PS修图、淘宝店铺的运营方法以及拼多多、抖音、微信电商渠道带货方法,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给他配备了电脑、货架、打印机等设备。当年5月,“组组通”硬化公路铺到了他家门口,他的网店也算是正式开张。
网店开起来后,他每天走村串寨,将各家各户出产的农特产品收购起来,再通过电商平台销售。余玉龙的电商服务站的网销品种主要是黑毛猪肉、糟辣椒、泡椒、茶叶、糯米粑等特色农副产品,每个月收入5000元左右。干皎村地处雷公山腹地,沟壑纵横,但高山云雾也孕育了好茶。余玉龙在淘宝上开的店名叫“雷公山茶馆”,2019年以来销售额已超过60万元。经过4年多的不断努力和学习淘宝店铺达到5钻店铺。全国各地也累计了越来越多老顾客。现也创立了自己的公司,从事电商渠道销售当地的农副产品和外贸公司达成合作在当地发展农业种植带动当地的农民脱贫致富。
“农村电商”工程是进一步推动农业农村发展,激发农民创业创新活力、提高农民收入,助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聚焦、聚神、聚力,落细、落小、落实,全力推动全县农村电子商务迈上新台阶,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强化电商人才培训与电商市场主体培育工作,为电商产业发展提供支撑。推进县域电商平台的建设,强化雷山农特产品的销售与推广,促进农产品走出大山,让老百姓增收致富,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大显身手、绽放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