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走进雷山县大塘镇乌独村村民李再刚家的稻花鱼养殖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一部手机、一口锅、一张桌子搭建成的简易“直播棚”。
“别看它简陋,它们可是我的宝贝,以前想要卖我们村的稻花鱼,都要等上十天半个月,赶集天当天一大早背到镇里去。现在得益于‘数字乡村’建设,在家门口就能拿起手机直播带货,现在我成了当地有名的小‘网红’,不一会儿就能卖掉几十公斤稻花鱼哩!”李再刚指着直播销量自豪地说。
近年来,雷山县以“网红经济”为切入点,积极探索“党建+电商”赋能“数字乡村”建设,深入推进乡村建设“让手机变成新农具、数据变成新农资、直播变成新农活”的“新三变”模式,通过搭建平台、建强队伍、聚集产业,强化“短视频+直播带货”线上推广销售,将直播间搬到田间地头、搬到产业基地、搬到工厂车间,推动直播电商、短视频电商等电子商务新模式向农村普及,闯出一条新媒体电商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在平台建设方面,坚持把支部建在电商里,突出基层党支部引领作用,以电商融合发展平台、物流联动发展平台为重要支撑,加强运营“通村村”农村出行服务平台,全县36条农村客运班线纳入智慧云平台统一调度,通过“以客带货”方式,将各村级电商服务点的货物运至县城快递公司,再把需要派送的快递商品带进村,降低快递成本,实现统仓共配。同时,建成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1个,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服务中心内设电商运营中心、O2O展示中心、大数据展示中心、拍摄区、直播区、企业孵化区、会议室、培训室、物流区等功能区域。公共服务中心建成和投入运营以来,先后有近40家企业或个人入驻办公和接受孵化。
在人才培养方面,通过党员示范带头作用,宣传动员电商重点人才和电商创业青年作为村级后备力量,在“院坝说事会”上“现身说法”,带动村民抢抓“短视频”红利增收致富,逐步形成了“党建引领、党员带头、电商助推、聚力发展”的红色电商模式。充分发挥明星效应,建立直播达人与农产品对联机制,打造网络农产品精品,持续开展“苗侗山珍”农产品系列促销活动。通过建立“理论+实操+应用+培育”为一体的雷山县农村电子商务培训体系,不断壮大电商人才队伍储备。
在产业销售方面,引导各基层党组织围绕电商做文章想办法,指导各乡镇按照“一镇一品”“一村一品”定位,形成特色产品和主打品牌实施线上开发。打造“雷山银球茶”“雷山乌杆天麻”“雷山鱼酱酸”等特色品牌,依托雷公山苗侗山珍供应链服务有限公司、鱼酱酸公司、雷山县九丰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销售平台“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加工+销售”等全产业链模式,以“短视频+直播带货”的运营方法,助力本地特色农产品走出“深闺”。
据悉,自2015年起,雷山县着力发展农村电商,推动优质农产品及传统手工艺品线上销售。近年来,被评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中国社交电商消费扶贫示范县”。截至目前,全县共有新媒体网络达人61名,其中党员5名,电子商务累计网络零售额已突破20亿元。(张夏蕾、邰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