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政务要闻
雷山县以茶旅融合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字号: 分享:

近年来,雷山县依托独特的生态资源和民族文化优势,以茶产业与文化旅游融合为突破口,推进茶叶产业提质增效,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走出一条“以茶促旅、以旅兴茶”的特色发展之路。

一是夯实茶产业根基,筑牢致富“金叶子”。立足16.3万亩茶叶种植规模,以“生态化、数字化、品牌化”为抓手,深入推进生态茶园改造,引入数字化管理系统,实现茶叶生产全过程精准化管控,茶叶品质和产量显著提升,充分学习借鉴浙江茶产业发展先行区在茶叶公用品牌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在中茶所指导下,成立雷山银球茶品牌管理服务中心,对雷山银球茶品牌进行统一管理,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不断扩大,“雷山银球茶”品牌价值逐年攀升,带动茶农户均增收效果明显,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金叶子”。2024年,全县茶采摘面积14万亩,茶叶产量6783.35万吨,茶产业标准厂房面积由2023年的2.29万平方米扩大到2024年的3.16万平方米,标准厂房产能由3680吨扩大到4480吨。雷山县入选2024年度中国茶业重点县域,雷山银球茶入选农业农村部2024年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名单、荣获2024中国好绿茶大会暨第16届贵州茶产业博览会春季斗茶大赛绿茶类金奖茶王。

二是激活文旅资源,打造茶旅融合新业态。以“中国·雷山苗年暨鼓藏节”“大型实景苗族歌舞诗剧《仰欧桑》”“姑妈篮球”等文旅IP为核心,将茶文化深度融入旅游场景。依托西江千户苗寨、郎德景区等知名景点,构建“雷山茶进西江联盟”,达成茶企与西江公司等景区管理市场主体机构、高端酒店、民宿合作,推出“门票+茶”等系列促销活动和茶文化体验游线路,游客可在茶园中观茶艺、品茶香、购茶礼,沉浸式感受茶旅魅力。同时,通过节庆活动赋能茶产业,2024年“中国·雷山苗年暨鼓藏节”期间,全网浏览量达121亿次,全县接待游客2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4亿元,茶产品销售额同步攀升。此外,大型实景剧《仰欧桑》复演以来,接待游客13.2万人次,累计收入1200余万元,带动6个村400余名群众增收167万元,茶旅融合的乘数效应充分显现。

三是创新联农带农机制,共享茶旅红利。为确保茶旅融合红利惠及更多群众,雷山县创新“集体经济组织+茶企+农户”模式,推动利益联结。例如,达地水族乡通过“联村党委+蒸领鲜”模式,将“雷山食材+顺德厨艺”结合,带动11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超20万元,高车村、达地村突破50万元。乌东村通过流转宅基地发展高端民宿,将村民租金收入提升至每年2万元,并打造茶坊、酒坊等业态,五一期间实现旅游收入20.59万元。此外,全县推行“积分制”治理,将茶旅参与度纳入积分奖励,激发农户积极性,南猛村通过积分兑换机制,撬动乡村治理与产业发展双赢。

四是数字赋能+政策支撑,茶旅融合长效发展。以数字化和政策双轮驱动茶旅融合,全县建成5G基站225个,通过智能化平台实现茶产业溯源管理、旅游数据实时监测。政策层面,出台《雷山县村级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指导意见》,建立“5311”分配机制,将50%收益用于再生产,30%分红给农户,10%兜底保障,10%激励村干,确保利益长效分配。同时,深化“万企兴万村”行动,引入东部协作资源,推动茶企与顺德餐饮集团合作,拓展境外市场,茶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加速。2024年,在茶产业与旅游业“双引擎”驱动下,全县接待游客1317.3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7.15亿元;全县154个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20万元以上,其中20-50万元128个,50-100万元22个,100万元以上4个。茶农、茶企、旅游从业者共享产业链增值收益,有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罗玉龙)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