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政务要闻
雷山县探索“六个一”模式创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字号: 分享:

按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总要求,雷山县创新“六个一”模式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工作打基础。

一是发挥一个核心引领。发挥西江核心引领作用,围绕对标发展、提质增效、治理改革等方面,做强乡村IP极核,强化示范引领。以西江景区核心区为主要抓手,构建郎德镇、城区、大塘镇等先行区发展引擎,加快形成点线面全局发力、农村产业协同发展的“众星捧月”融合发展格局。

二是打造一条特色产业链。结合茶叶、天麻、食用菌、水稻等特色优势产业,精心谋划“茶麻菇稻”东西部协作农文旅融合产业带。聚焦管好一叶茶(银球茶)、种好一片麻(天麻)、制好一坛酸(鱼酱酸)、喂好一头牛(猪)、育好一尾鱼(稻花鱼)、做好一道菜(预制菜)“6个一”把特色产业做强。

三是建设一群主题民宿。实行“三带三融合”,推动雷山环西江精品民宿集群建设,提升全国精品民宿示范县品牌影响力。把上郎德—南猛—三角田—县城—大塘—白岩—乌东—毛坪串联起来,让原生态和现代化巧妙融合做好业态布局,精心设计网红打卡点,尽快形成以西江景区为核心,辐射龙塘、乌东、白岩半小时生态山居民宿旅游经济带,积极构建“体旅+生旅+康旅”三位一体生态旅游圈。

四是创立一批区域品牌。以打造区域公共品牌为核心,围绕保护生态属性,完善技术属性,用系统集成和迭代升级的方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以“苗侗山珍”区域公用品牌、企业知名品牌、产品品牌和注册商标为主体的品牌体系,塑造“生态雷山·绿色农业”的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整体品牌形象,全力打响“苗侗山珍·茶麻菇稻·蜂蜜黔求”品牌,打造一批享有盛誉的高品质绿色农产品,成为黔东南乃至贵州生态农业的一张“金名片”。

五是组建一个体系支撑。围绕主导产业,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以首席专家团队为技术支撑,以本地农技“土专家”为纽带,以示范样板基地为载体,按产业组建由1个高校科研单位专家团队+1个本地农技推广小组+若干个经营主体组成的产业联盟,建立“1+1+N”的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的新型农技推广体系作为山地高效农业现代化的关键一招。

六是打造一个平台承载。借助中央定点帮扶、东西部协作政策资源和园区内景区景点等资源优势,提升“供应链公司”和“西江展销体验中心”,深化“四季网红”项目和农产品标准化工程,提炼生态雷山品质密码,打造乡村振兴和产业示范融合承载平台。(丁桂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