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黔东南州雷山县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坚持高位布局、突出重点,探索“3个4”模式,加快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步伐,做强绿色经济,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高位布局全力推进,健全“四大体系”
一是健全组织保障体系。成立以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林下经济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按照“一项目一专班、一镇一工作队、一基地一主体”工作思路,成立中药材、食用菌、养鸡、养蜂等9个林下经济产业发展专班,构建“县级领导包产业、乡镇班子包山头、技术人员包基地”的发展格局。二是健全要素保障体系。加大财政、用地、技术等方面的保障力度,落实林下经济产业发展资金7288万元。加强与省农科院专家团队合作,整合全县涉农力量,以“涉农部门+企业+专家”方式,常态化开展产业管护培训和全程技术服务指导。2020年,累计开展林下经济产业技术培训63次,培训农民3000余人次。三是健全结构保障体系。按照“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坚持以提高林业综合效益为目标,以实施国储林项目为重点,用好用足政策,稳步推进林种结构调整。2020年,调整6.17万亩林地实施楠木、榉木等珍稀木材培育,配套发展林药0.8万亩、林蜂1万箱。四是健全责任落实体系。实行“周调度、月总结、季通报、年考核”,建立健全奖惩考核制度,各乡镇、各部门签订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目标责任状,围绕“百千万工程”、要素保障等重点内容跟踪督办、分析研判、督促指导,确保各项工作落细落实。
突出重点有序推进,打好“四场战役”
一是打好基地建设攻坚战。新建、打造、提升一批不同类型、独具特色的林下种植、林下养殖和林产品采集加工示范点和示范基地,做优存量,做大总量。2020年,建成相对集中连片百亩基地112个、相对集中连片千亩基地16个、万亩基地1个。二是打好主体培育攻坚战。整合组建雷山国有农业龙头企业,引领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实行“一企一策”、分类指导。按照“清理一批、规范一批、提升壮大一批”的原则,扶持林下经济合作社做大做强,打造一批产业化联合体。目前,全县培育林下经济合作社36家,累计覆盖农户24470余户,带动脱贫户10740余户。三是打好品牌创建攻坚战。结合“苗侗山珍”品牌和“雷公山珍”品牌打造,集中力量打造雷公山乌杆天麻等重点产业和区域子品牌,把产品开发、包装设计、质量标准、品牌策划、市场推广和营销服务结合起来,以品牌为纽带对接产需,实现优势优质、优质优价。四是打好市场营销攻坚战。强力推进“黔货出山·风行天下”夏秋攻势行动,抓好茅台酒带银球茶等农产品销售,全力落实“黔货出山进军营”。借助东西部扶贫协作机遇,用好已落户雷山的网易严选、苏宁易购等电商,拓展“直播带货”等销售渠道。通过订单生产、定向销售、定点购买等方式,建立稳定顺畅的销售渠道,千方百计把林产品卖出去、卖出好价钱。
多点开花稳步推进,狠抓“四大产业”
一是狠抓林下中药材产业。依托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雷山乌杆天麻品质优势,结合市场需求,大力发展以天麻为重点,兼顾淫羊藿、青钱柳、天冬等优势品种的林下中药材产业。2020年,全县林下中药材种植累计达到3.86万亩,产值达1405万元,累计覆盖农户12150余户,其中脱贫户5310余户。二是狠抓林下食用菌产业。推广“林下+吊脚楼”食用菌种植模式,大力建设林下食用菌基地,加快发展以香菇、冬荪为主的林下食用菌,同步加快羊排易地搬迁安置区地下车库恒温菇房项目建设,推动食用菌产业做大做强。2020年,全县林下食用菌面积达2123.5万棒(亩),产值达9531.80万元,带动2310户农户增收。三是狠抓林下养鸡产业。利用林下养鸡技术成熟,养鸡周期短、见效快,群众易掌握、易接受的特点,按照“统一购鸡苗、统一防疫、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销售”模式,标准化、规模化发展壮大林下养鸡产业。2020年,全县建成50亩以上的林下养鸡基地21个,林下养鸡累计出栏23.77万羽,产值达2134余万元。四是狠抓林下养蜂产业。发挥雷山境内森林植被完好、蜜源植物丰富的自然环境优势,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强化技术支撑,提高林下养蜂的组织化程度,发动群众大力发展林下养蜂产业。2020年,全县林下养蜂达1.5万箱,产值达688.43万元,覆盖农户1010余户,带动脱贫户630余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