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雷山县农村厕所改造工作专班对开觉村、报德村、望丰村等地开展专项调研,总结出一套以“协同增效、责任驱动、技术赋能”为核心的农村改厕攻坚模式,通过系统性破解资源分散、执行力薄弱、技术滞后三大痛点,为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提供可复制的经验。
一是协同机制破壁垒。针对农村厕所改造“面广户散、资源难统筹”的困境,构建“统筹推进+联户共建”双驱动机制。县农业农村、住建、环保等部门打破部门壁垒,将人厕改造纳入人居环境整体规划,推行“联户共建”模式,通过多户共用粪污处理设施,既降低单户成本,又实现粪污集中处理,形成“改厕+环保”的双效联动。
二是责任链条强执行。建立“包保责任制+动态管理”的双向驱动机制。乡镇领导班子实行分片包保,将改厕目标细化至村组,明确时间节点与质量指标。通过“周调度、日通报”制度,实时跟踪进度,对滞后环节及时督导纠偏,有效解决基层执行中推诿与拖延问题,推动改厕工作由“被动响应”转向“主动攻坚”。
三是技术赋能提质量。针对基层技术力量薄弱现状,推行“培训+服务”双支撑体系。通过现场指导、案例教学等方式,提升村干部的技术认知与操作能力;同时,组建专业技术服务专班,推行“一厕一策”精准支持,根据各村地理条件、农户需求差异,量身定制施工方案,杜绝“一刀切”式改造。(李金权、李一丰、万秀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