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提前研判,织密管控网。立足辖区实际,针对春季气温回升、天干物燥、风力较大等特点,结合本地木质吊脚楼集中连片、存在火灾隐患的现实情况,提前科学研判可能出现的问题,建立“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网格员包户”三级联动机制,细化责任分工,统筹驻村工作队、党员、志愿者等力量,密织安全管控网。引导各村结合苗寨木质建筑密集、森林覆盖率高、传统用火习惯等特点,制定“一村一策”防范措施。
二是立体宣传,激发主动性。创新宣传形式,线上线下同步发力。线上通过微信群、QQ群、村广播循环播放苗汉双语防火提示,线下以“敲门提醒”为抓手,通过走村串户、院坝会、小组会等方式普及安全知识,逐户发放《郎德镇安全生产“敲门行动”告知书》,与农户签订《雷山县农村消防和森林防火安全防范责任书》,激发群众保护家园的主人翁意识,增强防范的主动性积极性。组织“鸣锣喊寨”队伍每日三次巡寨提醒,用苗语警示语强化村民记忆。
三是紧盯重点,地毯式排查。聚焦“木质房屋用电、柴火堆放、消防设施、野外用火”四大风险点,重点加强对学校、景区景点、“九小场所”经营户等的电气线路、易燃物堆放、灭火器配备等情况排查检查,进行“一户一档”登记,集中整治违规用火用电用气、违规住人、占用堵塞疏散通道等问题隐患;在13个行政村进山路口、重点林区设置卡点,严查携带火种进山行为。紧盯留守老人、儿童、孤寡老人、酗酒人员以及精神病患者等重点特殊人群,严格落实重点监护措施。
四是值班值守,备战于日常。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加强对镇村安全生产值班值守监督巡查,将防火责任纳入村规民约考核,推广“十户联保”管理模式,发动群众相互监督,形成群防群治长效机制。强化消防应急演练,做到备战于日常,防患于未然。2月中旬以来,全镇安全生产宣传覆盖率达100%,签订《雷山县农村消防和森林防火安全防范责任书》2389份,做到每日开展排查巡查,整改隐患63处,开展消防演练2场。(卢艳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