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山县人民法院坚持推进信息化建设,将信息化建设作为促进“案件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走深走实的重要抓手,不断完善软硬件基础设施,提高互联网司法工作水平,着力打造高效便民的诉讼服务,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智慧法院”建设成果带来的“数字红利”。
一是聚焦网络化,智慧审判提质增效。持续优化信息化硬件基础设施。超额完成机关、单位非国产终端替代指标,加强法院系统专网、政务专网、互联网分类管理,确保涉密网络安全运行。全面升级中心机房,严格把控温度、湿度、洁净度、电磁强度等指标,满足服务器管理维护需要。深入推进无纸化办公办案,实现文件转办、查阅、签章等流程在内部网络一平台通办,保障文件存储安全性和查阅便捷性。充分运用信息化系统推进实现执法办案智能化程序流转,实现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提高案件办理效率。推进实现全流程依法公开。持续深化裁判文书公开、庭审直播公开、审判流程公开、执行信息公开等阳光司法项目,实现审判执行全要素全流程依法公开。建立新闻中心,拓展完善“两微一端”自媒体平台建设,借助图文、短视频等形式,全方位展示人民法院工作亮点,依托信息化打造人民法院特色宣传阵地,弘扬司法主旋律,传播法院“好声音”。
二是聚焦集约化,智慧执行破解难题。强化线上统筹,协同指挥。充分运用好办案终端功能,建立执行现场与指挥中心的实时联动,确保执行力量的统一协调和指挥,执行前线信息第一时间反馈,及时处理执行线索,处置突发事件。充分发挥执行指挥中心的集中查控功能,通过集中查询、查控,提高执行工作效率。突出跨部门协调联动,通过与相关单位、银行联网,确保财产查控的全覆盖。创新设立“三方监管专户”,在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同时盘活企业,推动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构建联合信用惩戒系统。与相关部门强化线上线下双向工作对接,依法向相关部门提供涉案单位及个人债权债务履行、财产转移等司法信息,共同构建信息共享、协同推进、多方互联的联合信用惩戒系统,促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推进网络司法拍卖提质增效。充分发挥互联网拍卖平台操作方便、过程公开、受众面广的特点,全面推行网络司法拍卖,通过网络电子竞价的方式公开处置财产,不断提升执行到位率、完毕率,助力执行财产变现走上快车道。
三是聚焦智能化,智慧服务便民利民。智能平台深度应用,工作衔接更加顺畅。强化纵向贯通,加强对法庭、“一中心两站”等核心载体的线上调度。实现横向衔接,完善“互联网+诉调衔接”,充分运用移动微法院开展线上解纷,不断拓展在线多元解纷网络。在线诉讼广泛推广,诉讼服务更加高效。窗口服务实现“云升级”,建立健全审判辅助事务集约办理机制,实现立案、缴退费、证据交换、文书送达、调阅档案等在线办理,打造全天候、全地域、全流程智能化服务平台。配置“虚拟导诉+法官评价”系统,操作简便、智能引领,通过高清触摸屏以及简单的语音交互功能,为当事人提供办理业务指导,拓展监督反馈渠道,诉求表达更加顺畅。配置“约见法官+智能云柜”系统,利用信息技术畅通诉求表达渠道,以电话、语音、短信、留言、视频等方式,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的诉求表达通道,并及时作出回应。具备可视化终端和移动端部署能力,拥有人证核验、留言信息快速验证登记和消息通知功能,有效防止骚扰信息,保护当事人隐私,保障法官正常工作。配合智能云柜,解决当事人与法官间材料流转时间冲突、多次跑腿等问题,实时记录、留痕,保障安全,节约双方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智慧法庭全覆盖,实现网上质证、网上调解、网上开庭、远程视频提讯等功能,并可与审判管理系统对接。一站式诉讼服务和多元解纷进一步向基层延伸。
四是聚焦数字化,智慧管理科学高效。审判执行实现全流程科学监管。深度应用“四类案件”监管平台,充分发挥平台自动识别、主动标记、提醒监督、全程留痕、智能监管等功能,建立线上互动机制。建成数字化审委会,利用计算机网络、集中控制、多媒体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了案件申请、审查报批、会议安排、讨论表决与记录等工作全流程线上操作。行政事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持续提升。不断深化档案数字化进程,强化规范管理,更新档案柜,购置现代化密集柜,对档案管理硬件基础设施进行全面升级。提升档案安全管理水平,严格落实涉密档案管理系统与互联网物理分置,非涉密档案管理系统与互联网逻辑隔离。引入一体化文书打印系统,通过法律文书及公文智能输出,实现了法律文书、签章文件等低成本高速打印输出,推进创建智能办公环境。借力信息化密织安全保卫网络制定并落实符合保护等级要求的安全管理制度,推进实现全网安全可视、及时预警响应终端PC防病毒、高效感知内部高级安全风险等功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