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镇脚猛村位于雷山县城西北面,距县城7.5公里。全村国土面积7845亩。有11个村民小组236户937人。近年来,在国家乡村振兴局的亲切关怀下,在社会帮扶司的大力帮扶和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东西部协作的帮扶支持下,在中国农业银行总行的关心帮扶下,脚猛村如期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2018年底实现整村脱贫,2019年底实现贫困户清零。2021年2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党组织”。2021年11月,脚猛村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实现了由贫困落后村向先进示范村的蝶变。如今脚猛村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大道上越走越宽,对此,全村群众铭记在心,感恩奋进。
抓好产业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
坚持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重要工作来抓,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一是大力巩固水晶葡萄产业。水晶葡萄产业是脚猛村传统产业,2013年获得“贵阳园艺协会金奖”。目前,脚猛村共有水晶葡萄种植户183户,种植面积1170余亩,户均5亩葡萄,2022年水晶葡萄种植户户均增收5万元。协调中石化投入60万元建设500亩葡萄半开放式种植大棚,项目覆盖所有种植户。二是落实全县“六个一”产业行动,大力发展小黄牛和黑毛猪养殖、天麻和白茶种植。“养好一头牛”,小黄牛项目投资139万元(农业银行34万元/中石化30万元/第二批中央财政衔接资金75万元),配套“富民贷”惠农信贷支持,引进生物科技龙头企业发展小黄牛生态养殖并带动农户养殖或就业增收致富,有效激发农户内生动力。“养好一头猪”,通过以奖代补每头黑毛猪补贴300元奖补政策,实现户均一头黑毛猪养殖。“种好一片麻”,实施东西部协作项目“雷山县天麻种源基地”,流转脚猛村林地110亩,林地流转费1.1万元,解决本村群众务工45人带动增收12万余元,并按照不低于5%的项目保底分红和效益分红计算,110亩预计分红5.21万元,该项目共让脚猛村获得18.31万元收益。“泡好一杯茶”,农业银行总行个贷部党建结对帮扶项目投资10万元,一期发展20余亩白茶种植,采用“合作社+农户”模式,将为10户36名群众增加产业收入。
大力实施农村庭院美化行动,全面改善人居环境
一是争取三峡集团捐赠181.18万元开展脚猛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由国家乡村环境治理科技创新联盟、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提供技术支撑。项目覆盖脚猛村全部农户。项目根据脚猛村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现状及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实际,完成了集中式户厕改造及污水治理工程、单户式户厕改造及污水治理工程、畜禽粪污治理工程、生活垃圾治理工程,因地制宜新建和改建一批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单户土地处理系统、畜禽粪污收集处理设施、新购一批生活垃圾处理设备,实施厕所粪污及废弃物就地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将人居环境治理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实现脚猛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100%,污水处理和利用率达到90%以上。并建立完善长效的管理制度和机制,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二是投入乡村振兴衔接资金43.8万元,实施脚猛村农村户厕建设项目,户用卫生厕所新建76户(3000元/户),改造102户(1500元/户),其中不足资金自筹解决。项目采取“先建后补”的方式进行,对脚猛村无厕所、简易厕所的农户建设或改造生态型、卫生型、清洁型厕所,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三是实施脚猛村连心基础设施提升项目。协调农业银行总行投入63万元,新建连心园、连心墙、连心路、连心桥、连心门各一处,同时为18名群众增加务工收入约8.1万元。四是实施脚猛村风貌整治项目,2021年投入约20万元东西部协作项目资金,支持脚猛村蓝皮瓦整治、仿藤护栏建设。2022年又投入约90万元东西部协作项目资金,支持脚猛村主干道美化绿化、沿线房屋仿木漆粉刷等建设,该项目在有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同时,也为脚猛村解决就地就业15人,带动群众劳务增收9万余元。
持续加强基层治理,打造群众安居乐业环境
一是探索积分制管理办法。协调平安集团5万元积分制激励资金,以积分评价管理为抓手,将乡村振兴的二十字方针与村规民约的各项要求量化为积分指标,将其细化为29项积分事项,对农户行为进行评价后形成积分,并通过红黑榜进行公示,通过积分管理把乡村振兴措施转换为实践导向。二是狠抓自治、法治、德治加强法律宣传和法律服务,并发挥乡贤理事会、寨管委等村民自治团体作用,完善村规民约,引导形成良好乡风民风,对高价彩礼、人情攀比等行为形成约束。三是科技赋能乡村“智”理。协调移动公司投资105万元建设数字乡村。新建一处5G数字基站,村寨内交通干道和制高点加装5G高清摄像头,并与当地公安系统联网。采购无人机,用于护林防火巡查、人居环境整治、应急处突等,实现脚猛乡村“智”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