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雷山县人社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工作主线,聚焦脱贫攻坚工作大局,着力在促进就业创业、深化社保制度改革、推进人事管理创新、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上下功夫,促进人社工作取得新突破、新业绩、新成效、新作为,推动人社事业朝着高质量方向发展。
在稳定和扩大上下功夫,推动就业创业服务有新突破。一是不断增加劳务就业保障投入,推动“三类人员”动态实现“一户一人”以上就业。通过劳务输出、职业介绍、技能培训、创业扶持等多项措施,促进脱贫劳动力稳就业、增收入。近五年来,发放创业担保贷款、就业创业服务补贴等5958.32万元,促进21939名脱贫劳动力、9109名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514名边缘户劳动力实现就业,实现“三类人员”有劳动力户“一户一人”以上就业目标。二是不断提升职业技能培训质量,推动职业技能培训专业化、市场化、标准化。吸纳优质培训机构到县内开展技能培训,督促培训机构硬件设施、师资队伍、课程设置及教学方向等符合政策要求和现行体系标准,确保职业技能培训专业化。探索实施“订单+定岗+定向”培训模式,实现培训在规模、特色、质量和效益上协调发展,确保职业技能培训市场化。利用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及时提供各类培训在线服务,定期发布各类培训信息,让培训机构和群众第一时间掌握最新最全培训政策和动态,确保技能培训服务标准化。近五年来,16464人参加了种植与养护技术(茶叶、天麻、笋用竹)、刺绣、厨师、挖机等培训。三是不断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推动“引导式自发就业”向“有组织劳务就业”转变。同杭州市上城区、义乌市、佛山市顺德区先后建立劳务协作联络站,通过集中包车、杭州专列等形式,有组织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前往就业。积极联系县内企业、产业基地征集就业岗位,通过县劳务公司“点对点、一站式”有组织劳务就业方式,组织动员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指导各乡(镇、街道)和各行政村成立劳务公司(合作社),组织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推动“引导式自发就业”向“有组织的劳务就业”转变。近五年来,有组织劳务输出到对口帮扶城市务工347人,围绕采茶、种植天麻等县内主导产业组织就地就近就业3万余人,通过劳务合作社(公司)有组织劳务就业2300余人。
在统筹和完善上下功夫,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有新业绩。一是不断推进社保参保扩面,构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强化社保政策宣传,实施全民参保登记,扩大城镇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覆盖范围,提高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扩大建筑领域劳动者工伤保险覆盖范围。同时,积极与工商、税务等部门联动,充分发挥社保稽核和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职能,督促用人单位和个体私营企业参保。截止2021年8月,全县企业养老保险参保5755人、机关养老保险参保3869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83624人、失业保险参保4221人、工伤保险参保11063人。二是不断完善保险待遇审批程序,构建科学的风险防控机制。及时调整退休人员待遇、及时发放养老金、及时兑付丧葬抚恤金,实现养老金发放零差错、养老金发放率全覆盖。严格审查企业退休人员个人原始档案,严格确认灵活就业退休人员个人缴费年限,严格把好特殊退休人员资格认定关口,做到“材料清、档案清、缴费年限清”;对退休人员生存情况开展“年年认”、对养老金发放名单进行“月月审”、对死亡人员信息进行“时时报”。近五年来,全县累计发放企业养老保险待遇1064人、机关养老保险待遇1867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24070人,累计发放养老金60184万元。三是不断改进社保服务水平,构建便民的“互联网+社保”服务体系。认真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梳理服务事项,完善事项清单,精简材料、优化流程,通过“一次性告知、一站式管理、一条龙服务”工作模式,进一步减时间、减环节、减材料、减跑动。进一步拓展非柜面服务内容,通过网点、手机APP、银行等多元化模式服务群众,实现企业社保业务办理、失业金申领等业务网上办、掌上办,切实解决破解群众办事“多地跑”“折返跑”难题。
在引进和服务上下功夫,推进人事人才改革有新成效。一是不断引进干部人才,有效充实全县干部人才队伍。明确事业单位用人单位自主权,由事业单位及主管部门合理设置招聘岗位条件,积极开展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近五来,我县累计新聘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94人,其中,引进高层次人才1人,引进急需紧缺人才10人,聘用优秀基层服务项目人员3人,聘用接转特岗教师77人,聘用订单定向医生公费生15人,有效充实了事业单位干部队伍。二是不断加强改进干部调配,有效优化干部队伍布局。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坚决贯彻落实干部调配政策规定,不断加强和改进干部调配工作,不断调整优化教师人才队伍、教师结构编制。近五年来,累计办理事业单位干部调动手续949人,有效优化了干部队伍布局。三是不断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有效激发干部人才活力。不断推进教育、文化、卫生、农业、林业、工程等系列职称评聘工作,使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结构更趋合理,能力素质更加提升。近五年来,推荐评审正高级职称3人,副高级职称49人,中级职称164人,初级职称312人,有效激发了干部人才活力。
在维权和维稳上下功夫,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有新作为。一是不断加强政策法规宣传,切实规范劳动用工行为。依托乡镇人社服务中心平台和集中宣传活动,强化政策法规宣传,引导劳动者依法理性维护自身权益。切实贯彻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督促施工单位严格落实“8个100%”,规范劳动用工管理和工资支付行为。近五年来,共组织开展20余次大型集中宣传活动,免费发放《劳动法》《工伤保险条例》等宣传资料11300余册,开展咨询服务2600余人次,2021年根治欠薪大排查大起底专项行动排查出46个欠薪项目,清欠化解1471人1580余万元。二是不断加强监察执法力度,切实查处违法欠薪案件。对建设工程企业开展日常巡查,组织开展治欠保支、根治欠薪、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打非治违等专项检查行动及日常巡查528户(次),涉及劳动者13361人。严肃调查核实劳动者投诉案件,及时责令纠正违法违规行为,以“零容忍”态度严厉打击恶意欠薪行为。近五年来,共受理举报投诉案件421件,为6721名劳动者追回工资8573.75万元,责令补缴社会保险费18.6万元。三是不断规范争议仲裁程序,切实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完善案件登记、处理、受理和统计汇总等程序,制定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和工伤案件受理、处理工作规范,及时、准确、规范处理各类劳动争议案件。近五年来,共收到劳动人事争议案件182起,立案受理171件,调解结案102件,仲裁裁决32件,撤回申请14件,时限内结案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