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抓好雷山银球茶生态茶园建设与管理。在培育雷山银球茶茶园基地中,雷山县围绕“无害化生产、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以绿色和有机建高标准无性系茶园,打生态牌,走绿色路,强化生态茶园建设,积极开展茶园提质改造。同时,雷山多措并举积极推广绿色生态技术,重点推行了“畜-沼-茶”、割草覆盖、播种绿料等生态循环模式,推广太阳能杀虫灯、生物防控等绿色防控技术,围绕建设生态茶园,严格实行有机种植和标准化管理。雷山县先后被评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国家茶叶综合标准化示范区、国家级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雷山县生态茶叶示范园区被列为全省32个高效农业产业示范园之一。
(二)加强雷山银球茶生产规程标准技术体系建设。为保证雷山银球茶的质量安全,从源头上保证茶的质量安全。2011年,雷山县制定了《雷山银球茶》产品标准,于2011年4月25日由原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实施,标准号为DB52/T 713-2011。雷山银球茶为贵州茶产业较少的几个省级地方标准之一。随着相关国家标准和市场需求变化,为了更好地指导企业生产、满足市场需求和加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15年初,雷山县人民政府将《雷山银球茶》标准名称改为《地理标志产品 雷山银球茶》,并单独制定了加工技术规程,由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和贵州省农业农村厅于2015年2月15日发布,于2015年3月15日起实施。于2015年3月18日,雷山发布施行《雷山银球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管理办法》,对雷山银球茶地理标志产品实施监管和保护。该办法分总则、工作机构与职责、标志的使用、生产加工和销售、监督管理、附则共6章21条,对雷山银球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地域范围,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使用、保护、监督管理等方面内容作了明确规定,在雷山银球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地域范围内从事银球茶生产的单位和个人,凡符合使用条件的,均有权提出使用雷山银球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专用标志申请,从而获得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有效地保护雷山银球茶地理标志产品,规范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使用和管理,确保雷山银球茶地理标志产品的质量和特色,维护雷山银球茶的声誉和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省知识产权局授权雷山7家茶企使用地理标志。为进一步优化雷山银球茶技术规程和保护管理,2022年6月,雷山县人民政府颁布了《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雷山银球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时年12月22日,黔东南州市场监督管理局颁布了银球茶的地方标准《地理标志产品雷山银球茶加工技术规程》。
(三)做好雷山银球茶产品检验检测工作。依托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强化产品检验检测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对县内企业、销售市场开展茶产品随机抽样检测工作,严格按照《地理标志产品雷山银球茶》和黔东南州《雷公山茶产地环境条件要求》等地方标准加强茶园安全管理和生产可追溯。
(四)打造提升雷山银球茶品牌知名度。雷山银球茶作为雷山县的优质茶品牌,有着广泛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历代茶匠从雷山银球茶、雷公山茶的品质、外形和口感方面入手专研,重点围绕打造银球茶的品牌形象、推广银球茶的特色和文化、加强对银球茶品质和口感的管理和控制等方式,积极探索银球茶品牌的定位和差异化竞争,提高银球茶品牌的知名度和竞争力。雷山县在贵遵、贵黄、厦蓉等高速公路立有“雷山银球茶”的高杆广告牌。按照茶旅互动模式,雷山县利用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和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东西部协作机遇,引导和支持雷山茶企与当地经销商开展合作经营。积极组织茶企参加北京、哈尔滨、上海、广州等城市各类大中型茶事活动进行展销,全力抢占国内外市场营销份额,每年均组织县内银球茶生产茶企外出杭州、北京、重庆、成都、哈尔滨等城市开展茶旅宣传推介活动3-4次,近年来组织参加省内外茶叶评比中荣获6金4银2铜的好成绩。依托西江千户苗寨、郎德苗寨2个国家4A级景区等旅游市场优势,在景区黄金地段开设“贵州绿茶”雷山茶叶专卖店和直营店19家,积极引导游客到景区茶叶产品区消费,提升雷山本地茶市场销量。积极拓展线上市场,加强与阿里巴巴、淘宝、京东、网易严选、苏宁云商、抖音等知名电商平台合作,通过阿里巴巴旗下的芭芭农场,推荐雷山茶入选天猫和淘宝头部主播直播商品,邀请国有云尖公司、毛克翕两家企业报名淘宝助农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