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雷山县科技局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围绕“人口是第一战略、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要求,深入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实施科技创新人才引进计划,通过引进和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提升雷山县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现将2024年人才工作推进落实情况总结如下。
一、2024年引才情况
根据《贵州省科学技术厅关于下达2024年省级科技特派员名单的通知》(黔科通〔2024〕4号)和《中共黔东南州委组织部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 黔东南州科学技术局 黔东南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下达第五批州级科技特派员选派人员名单的通知》(黔东南科通〔2024〕7号)文件精神,经前期雷山县科技特派员工作联席会议单位集中研究并加强与省内外高校、农科院所的精准对接和争取,按需征集人才,争取到了一批具有高级职称、实践经验丰富和创新能力较强的科技特派员。2024年3月和6月,省科技厅和州科技局分别正式公布新一轮省级科技特派员和州级科技特派员名单。其中,选派服务雷山县的省级科技特派员10人,州级科技特派员10人,共20人。其中,广东省农科院1人,贵州大学3人,贵州省现代农业发展研究所1人,贵州省水产研究所1人,贵州中医药大学1人,黔东南州农业科学院4人、州农业农村局6人、黔东南州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2人、黔东南州民族职业技术学校1人。高级以上职称13人。专业技术涵盖了茶叶、中药材种植加工、食用菌培育、水稻种植、红米加工、畜牧养殖、疫病防控、渔业水产、作物栽培等专业领域,基本符合我县主导产业和重点产业技术需求,并实现了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乡镇全覆盖。
二、引进人才作用发挥情况
(一)聚焦产业发展,深化帮扶成效。引进的科技特派员在助力乡村振兴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雷山“三农”工作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和发展。科技特派员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被赋予了多重角色和定位。他们不仅是党的“三农”政策的宣传队,负责将最新的农业政策、科技信息和市场信息传递给广大农民;同时也是农业科技的传播者,通过现场讲解、示范服务、技术培训等方式,将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传授给农民。此外,他们还是科技创新创业的领头羊和乡村振兴的带头人,推动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科技特派员采取柔性工作方式、线上线下服务相结合,主要根据农时季节、产业发展需要等实际情况深入到乡镇、企业、合作社进行现场指导,通过专题培训、现场讲解、示范服务、结对帮带等方式,加强对农技人员、青年农民、致富能手等教育培训,帮带培养本土年轻技术能手。
雷山县科学技术局督促和指导科技特派员积极深入乡镇、企业、合作社开展技术服务,目前共深入现场服务1155天,开展技术咨询168次,解决具体技术问题252个,推广新技术28项,推广新品种25个,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2450人次,覆盖农户165户,帮扶企业、合作社30家,培养技术能手和致富带头人73名。科技特派员持续推进2023年3个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服务示范点(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确保示范基地建设取得实效。其中,8月9日,雷山县科学技术局组织专家组对贵州省省级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服务培训示范点(示范基地)建设项目“优质辣椒新品种示范推广”进行测产验收,雷山示范基地辣椒产量喜迎丰收。测产面积0.6亩,出鲜椒量668.2公斤,折合亩产量1113.7公斤/亩,该新品种按照目前市场销售价20元/kg价格估算,每亩鲜椒产值22274元。扣除成本5000元,产值达到17274元/亩。带动了当地脱贫户(监测对象)就地就业180余人次,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提升了农民收入,不断激发群众参与发展产业的信心。9月24日,雷山县科学技术局组织专家组对省级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服务培训示范点(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稻田养鱼及传统苗坛鱼生产制作技术一体化试验示范”进行测产验收。测产面积1.22亩,出田谷为714.5公斤,折合亩产量585.7公斤/亩;产稻花鱼38公斤,折合亩产稻花鱼31.1斤/亩;出田谷按照3元/公斤价格估算,每亩水稻产值1757元;稻花鱼按照60元/公斤价格估算,每亩稻花鱼产值1866元。我县历年老百姓自行放养的稻田鱼平均亩产20.6公斤左右,本次项目验收稻花鱼亩产达到30.87公斤,每亩增产了20多斤,成效明显提升。公司的苗坛鱼生产每年加工5吨,产品质量达标,每斤利润20元,企业产生经济效益20万元。作坊生产加长期提供5个就业岗位,带动5人以上就业。通过实施‘稻田养鱼及传统苗坛鱼生产制作技术一体化试验示范’项目,稻田养鱼及传统苗坛鱼喜获丰收,带动30户以上农户增收致富,农户增收2000元以上,提升了农民收入,不断激发群众参与发展产业发家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州科技局于6月25日批复雷山县2024年“生态茶园提质增效达欧标生产示范基地建设”、“‘菇-菜-肥’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示范基地建设”和“‘小红谷’品种提纯复壮与推广应用技术示范基地建设”3个省级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实施,已于7月2日完成项目款拨付共计20万元,目前项目在有序实施之中。
(二)加强项目支撑,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县科技局充分利用科技特派员专业优势和资源优势,积极争取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同开展共性关键技术的联合攻关、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合作,共促成产学研合作5项,为我县产业技术难题的解决提供有力支持。同时邀请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江西农业大学、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凯里学院、黔东南州农科院等有关高校、科研院所莅临我县调研指导,促进了企业与高校、院所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促成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与雷农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校企合作签约;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与雷山县脚尧茶业公司共建科研示范基地落户雷山,为我县茶产业发展搭建引才聚智平台,建立了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2024年联合与省级、州级科技特派员申报省级科技项目4个,州级科技项目5个,各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数量和质量较往年均有大幅度提高。截至目前,获得州级科技项目立项2个,立项资金共21万元。
(三)深化科技宣传,提升农户科技意识。县科技局高度重视科技政策和知识的宣传,组织科技特派员深入开展科技下乡活动,邀请农业科技特派员针对农村实用的种养技术、健康生活等与百姓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围绕创新创业、防疫安全、生产环保等开展科普知识宣传,通过科普大力倡导科技致富以及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开展科技活动周等科技下乡活动4次,共发放宣传资料1200余份,科普读物950余本,接受宣传人数达1510余人次。
三、存在问题
一是人才引进渠道仍需拓宽,尽管雷山县在人才引进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人才引进渠道仍需进一步拓宽,以吸引更多优秀的科技创新人才。二是人才激励机制需进一步完善,当前的人才激励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人才的创新创业热情,但仍需进一步完善,以更好地发挥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三是科技特派员在原单位还承担大量的工作,没有很好地处理原单位工作与乡镇、企业、合作社服务的关系,不能全身心投入到服务行动中。四是受政策和财政资金的限制,国家级及省级科技项目申报难度大,省、州科技特派员工作经费和项目资金一定程度上不足,需求大、资金少,选派的科技特派员缺乏项目作为支撑和依托,开展技术攻关难度大。
五、2025年人才工作打算
一是进一步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激发人才的创新创业热情。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加强人才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人才的归属感和满意度。
二是不断推动产学研合作。通过科技特派员资源,不断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吸引更多优秀的科技创新人才来雷山县创新创业,聚焦企业科技需求与企业开展联合攻关、转化科技成果,共同申报实施各级科技计划项目,推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三是督促省级科技特派员试验示范基地有序实施。持续推进2024年“生态茶园提质增效达欧标生产示范基地建设”“‘菇-菜-肥’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示范基地建设”和“‘小红谷’品种提纯复壮与推广应用技术示范基地建设”3个省级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项目建设,确保基地建设到期顺利验收,做好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和集成示范。
四是加强科技特派员典型示范的宣传推广。进一步加大科技特派工作宣传力度,认真总结科技特派员先进事迹和典型经验,利用新闻媒体,大力宣传科技特派员扎根农村、心系群众、奋发有为的先进典型,积极营造科技人员服务基层、助力乡村振兴的良好氛围。
五是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和保障措施,建设“科技特派员之家”,为科技特派员提供更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确保他们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实现自身价值。逐步推动形成一个以高校、科研院所为依托,科技特派员为纽带,企业、农村致富带头人、乡土人才、农民群众为基础,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科技服务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