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工信商务局“六个统一”打造西江民族美食街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 字体:

雷山县创新推行“商务统筹规划、企业专业运营、景区协同监管、供应链集中配送、价格规范管控、品牌统一打造”的“六个统一”模式,通过西江民族美食街实践,实现街区夜间经济营收占比提升至58%,带动就业增收超200万元,形成“小街区撬动大产业”的乡村振兴样板。  

统一规划建设,政府搭台绘就“一张蓝图”。一是科学规划布局。统筹编制《西江民族美食街实施方案》,引进贵州云栖公司,划定民俗小吃、非遗工坊、协作展销功能区,按照“一店一品一主题”改造提升23个美食店,打造1个故事酒馆、1个炭烤广场、1个音乐舞台,形成苗寨烟火特色市集。二是基建标准化升级。改造美食街水电线路1130米,增设照明设施,对墙面进行装饰等1028㎡,提升经营环境,在路口处设置西江民族美食街门头,增加辨识度。三是政策集成发力。整合省级商务资金、民宗资金、东西部协作资金230万元,配套商家“拎包入住”及免租政策面向省内外招商。通过三大功能区业态互补引流,客流量共享率提升40%,夜间经济占比达68%。

统一运营管理,专业运作激活“一池春水”。一是建设标准化管理体系。制定《商户运营手册》20余项规范,组建30人专业团队实施统一经营标准、收银结算、卫生监督、营销推广、保障服务“五统一”。推行“统一收银+分账结算”模式,2025年运营后营收达80余万元。二是智慧化效能提升。通过智能平台监测客流量、每单销售额等12项运营指标,商户成本降低18%。三是品牌化集群打造。策划“苗寨夜宴”、“深山音乐会”等主题活动,联动景区200余家旅拍商户,客单价提升至58元。

统一市场监督,景区协同筑牢“一道防线”。一是优化前置服务。县级职能部门服务前置,协助云栖公司统一办理证照,由公司制定食安、消防、服务等8类操作规范,建立规范街区。二是建立联勤执法机制。西江景区管委会联合市监、消防成立专班,开展“明厨亮灶”专项整治,有效提升游客体验感。三是信用动态评价。每周召开运营会议解决商户痛点,建立商户“红黑榜”制度,将卫生评级等8项指标纳入考核,优胜商户优先获客流量倾斜奖励,日均客流可增加100余人次。

统一食材配送,中央厨房串起“一条链条”。一是本地直采降本。县供应链公司签约雷山黑毛猪养殖户500余户、茶园基地12个,统一给西江民族美食街商户配送食材,食材本地化率达83%,商户采购成本降低12%。二是冷链配送提质。依托东西部协作资金建设冷链中心,每日配送生鲜食材0.5吨,损耗率从15%压缩至3%。三是溯源保障安全。建立“一物一码”溯源体系,23家商户全部接入食品安全监管平台,抽检合格率100%。  

统一规范价格,市监调控稳定“一杆天平” 。一是分级定价机制。探索对酸汤鱼等12类核心菜品设定指导价,溢价率控制在8%以内。二是明码标价监督。餐饮均价较景区内低20%,统一配备电子价签屏,目前消费者价格争议率为0。三是协作产品普惠。在线上平台推出“嗨啤一夏”消西江千户苗寨深山夜市单人消费券,包含啤酒、户外露天音乐会、篝火晚会等产品,覆盖23家商户,引流游客2.1万人次。

统一品牌打造,地标产品擦亮“一块招牌”。一是视觉体系统一。从店铺场景、员工服装到品牌符号全链设计,强化“深山夜市”及“雷山黑毛猪”等地标产品视觉印记。二是工艺标准化。供应链公司通过集中采购、统一屠宰分割、统一腌制(如需)、冷链统一配送,保证核心原料(黑毛猪肉)的品质、安全、新鲜度和标准化,降低成本,杜绝以次充好。探索由市场监督管理局及行业协会制定《雷山黑毛猪肉串制作规范》,日销量突破3万串。三是IP赋能增值。探索通过建立统一的“雷山黑毛猪”品牌标识、统一的核心原料标准、统一的服务规范、统一的形象宣传,快速在消费者心智中建立清晰、一致、可信赖的品牌形象。2025年上半年,供应链公司推出的雷山黑毛猪销售额达190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