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政务要闻
雷山县以“服务·文化·援助”三维突破重塑搬迁安置点基层治理
字号: 分享:

为畅通和规范搬迁安置点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确保群众诉求有人办理、依法处理,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雷山县通过建立工作平台、打造文化阵地、健全调解组织等手段为易地移民搬迁群众提供公共法律服务,将法律服务的专业化与基层治理的人性化相结合,确保易地移民搬迁安置点和谐稳定。

一是建立工作平台,创新服务形式。挂牌设立城南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和龙头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明确服务站的职责和服务人员,运用公共法律服务热线、网络平台等渠道,开展法律援助、公证服务、法律咨询、人民调解等服务事项,实现群众在家门口享受“点菜式、订单式”法律服务,提升群众满意度。同时,引导社区居民学会运用“贵州法律服务网”“黔微普法”微信公众号、“12348”公共法律热线等方式咨询法律问题。并通过建立“公共法律服务”微信群,实现村(居)法律顾问全天候为群众提供免费法律咨询。目前,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群众办理法律援助案件6件,解答各类法律咨询300余人次。

二是打造文化阵地,创新宣传方式。以学习宪法、尊崇宪法为主题,打造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城南法治文化广场,将法治典故、法治成语、法治故事巧妙融入社区公共活动空间。同时,利用节假日、赶集日在法治文化广场创新开展法治讲座、调处矛盾纠纷等各类法治宣传活动,引导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群众逐步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习惯。目前,已开展各类法治宣传活动5场次,培训法律明白人100余人,惠及群众5000余人,城南社区因其显著成效被授予州级“民主法治示范社区”称号。

三是健全调解组织,创新扩大援助范围。统筹搬迁安置点公共法律服务室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资源,组建人民调解组织,配齐人民调解员,降低法律援助门槛,对易地移民搬迁困难群众和脱贫不稳定户,开通绿色通道,实行“优先受理、优先审查、优先指派、优先办理”,对行动不便的老人、残疾人等受援对象提供贴心的预约服务和上门服务,彰显法治温度。同时,将涉及易地移民搬迁群众切身利益的劳动争议、土地纠纷、养殖种植、环境污染等事项纳入法律援助范围,实现应援尽援,应援优援。目前,人民调解组织已配备人民调解员19名,其中专职人民调解员2名,共受理调解纠纷案件54件。(赵仕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