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雷山县以“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为导向,紧扣“三品一标”目标任务,通过科技赋能、质量管控、绿色引领和全链带动,全力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一是强化科技赋能,推进品种培优。依托中央定点帮扶和东西部协作资源,整合财政衔接资金、乡村振兴资金等,聚力特色品种改良和创新,建成淫羊藿种苗繁育基地120亩、天麻有性育种基地1000亩,推动冰球子组培育种智慧繁育;引进板蓝根种植50亩,培育高产优质辣椒品种6048亩。通过“科技特派员+示范田”模式,推广水稻“两增一调”、玉米“一增三改”等绿色高效技术,带动粮食单产提升2%以上,夯实品种优势根基。上半年,全县粮油生产播种面积已完成12.76万亩。
二是强化质量管控,推进品质提升。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将113家生产经营主体纳入省级追溯平台,实行“检测+追溯+合格证”管理模式,农产品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建立县级耕地质量监测点3个,推广绿肥种植、秸秆还田等技术,土壤培肥面积达8.52万亩。针对茶叶、天麻等特色产业,制定《地理标志产品雷山银球茶》《雷山乌杆天麻》等地方标准,严格规范生产流程,确保产品品质稳定提升。目前,全县绿色食品获证企业共4家,12个产品认证面积1120.52亩。
三是强化绿色引领,推进品牌打造。依托生态资源优势,深化“雷山银球茶”品牌建设,建成品牌管理服务中心,制定“六统一”制度,获授权使用企业23家,获得生态低碳茶认证企业2家、认证848亩。推行“茶旅融合”模式,打造“门票+茶”促销活动和茶文化体验游线路,通过“制茶斗茶”赛事、姑妈篮球赛等节庆活动赋能品牌。拓展“雷山鱼酱酸”等特色产业,开发天麻炖鸡、魔芋养生宴等康养药膳产品;持续深化“两山”转化路径,获省级林业碳票认证,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获资金支持187万元和东西部协作资金150万元,生态价值有效转化,品牌影响力持续攀升。
四是强化全链带动,推进标准化生产。健全地方标准体系,清理审查《地理标志产品雷山银球茶》《雷山乌杆天麻》等标准,新增4家企业纳入州级标准化专家库,推动企业标准化工作。建成智慧农业平台,实现病虫害预警、墒情监测数字化管理;增加生产线配套设施建设,提升茶叶加工产能,建成精制绿茶生线2条,初制绿茶生产线1条,开发茶糕点、茶饮料、茶蛋糕、茶啤酒等茶衍生品品类。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全县21万人次参与茶叶生产、1600人从事食用菌辣椒产业,培育高素质农民150人,形成“产加销”全链条标准化管理格局。(罗玉龙)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