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雷山县依靠“政策驱动、农场驱动、技术驱动、试点驱动”等四轮驱动,在“稳、提、牵、优”上发力,全力促进畜牧业发展提质增效。2024年,全县生猪存栏6.3564万头,出栏7.5196万头;牛存栏2.2515万头,出栏0.5614万头;羊存栏0.9575万只,出栏0.4702万只;家禽存栏28.3469万羽,出栏33.3395万羽。
一是突出政策驱动稳产能。出台产业奖补、六方合作等政策,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支持脱贫户(监测户)实施生猪、肉牛、家禽、稻田养鱼等特色养殖业。同时建立融资担保、保险制度等,从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融资1750万元用于肉牛养殖,引入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太平洋大地保险对全县的肉牛开展保险业务,降低养殖场(户)风险。2024年,通过“以奖代补”实施项目共3553户、养殖44157头(羽)、补助1939.6945万元;通过“乡村振兴贷”申请贴息贷款共188户、贴息47.7万元;全县投保583头肉牛、投保金额8.2万元。
二是突出农场驱动提质效。围绕养殖设施、生产规范、防疫设施、防疫制度、粪污处理等各个环节,抓好示范家庭农场建设,以点带面提升全县畜禽养殖水平。2024年,全县共新增生猪家庭农场4个,盘活闲置养殖场4个。按照全省肉牛产业“十百千万”工程要求,全县发展养殖肉牛大户5-10适度规模养殖户138户,新增10-50头适度规模家庭牧场20个,50-100头以养殖场1个,200头高端青年母牛(安格斯)繁殖场1个;培养申秋、万合“小牛超市”2个;培育5000羽以上家禽养殖场1个,500-2000羽养殖户12个;培育设施养鱼水产养殖户4户。
三是突出技术驱动牵引带。围绕群众需求,组织现有畜牧技术人员、基层农技人员对养殖户开展品种改良、饲养、防疫等畜牧兽医技术、养殖业发展等方面技术培训,以点带面,形成一支能支撑本地肉牛产业加快发展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2024年,累计开展畜牧生猪、肉牛、家禽等养殖技术培训42期,参加培训人数达到1600余人次。
四是突出试点驱动优品质。以示范点建设为切入点,大力推广“稻+鱼”等生态种养模式,稳固提升稻鱼、大米品质,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粮渔共赢”。2024年,全县建成稻渔综合种养示范点16个,面积5842.2亩,示范点水稻产值1072.77元/亩,水产品产值10547.5元/亩,稻鱼综合种养总产值11620.27元/亩。示范带动农户33户,户均增收1363.64元。(罗玉龙)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