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山县酸汤产业项目简介
序号 |
名称 |
相关说明 |
1 |
项目名称 |
雷山县酸汤产业项目 |
2 |
行业类别 |
工业、食品 |
3 |
建设性质 |
改建 |
4 |
合作方式 |
独资/合资 |
5 |
建设地点 |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丹江镇乌开特色工业区 |
6 |
投资优势 |
鱼酱酸:雷山鱼酱酸以本地原生态食材为基础,采用古法发酵工艺与现代机械加工方式结合,融合天然乳酸菌与鱼类蛋白,形成酸辣鲜香的独特风味。其制作技艺传承苗族“以酸代盐”的饮食智慧,全程零添加防腐剂。产品开发覆盖家庭厨房、便捷速食、休闲零食等多场景,市场认可度高,与海底捞联合研发的酸汤锅已验证其商业潜力,成为民族特色食品的标杆产品。 原料供应稳定:雷山县已形成规模化、标准化的原料种植体系,辣椒、西红柿等核心原料供应充足,周边协同种植基地辐射广泛。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构建稳定供应链,2024年带动全县辣椒种植1.54万亩,很好的保障鱼酱酸生产所需的高品质原材,为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生产环境适宜:雷山地处云贵高原过渡带,气候温和湿润,年均温14-15℃,湿度80%,光照充足,为酸汤发酵提供理想环境。无污染的自然条件孕育优质原料,确保鱼酱酸风味醇厚、品质稳定,形成不可复制的地域优势。 |
7 |
开发方案 |
项目定位:项目通过挖掘苗族“以酸代盐”与“以膳代药”的饮食智慧,以“苗医食疗”赋能产品功能属性;依托雷公山生态优势与“公司+合作社+农户”供应链体系,构建从原料种植到终端消费的全产业链闭环。以“绿色食品认证+非遗文化输出”双轮驱动,树立贵州省民族特色食品产业标杆,辐射粤港澳大湾区及全国健康消费市场,推动苗医药文化活态传承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 产品内容:一是以鱼酱酸为基底的“非遗传承·苗岭养生火锅预制菜”,主打低钠低脂健康概念,适合都市家庭与健康消费群体,年产30万袋;二是“苗岭酸辣·手撕牛蹄筋”零食,采用常温锁鲜技术,覆盖办公、健身等多场景,年产80万袋。 建设内容:项目利用现有厂房,规划预制菜和零食两条生产线,涵盖底料调配、食材处理、真空包装等功能区。配备混合搅拌机、巴氏杀菌机等设备。 |
8 |
市场分析 |
食品市场趋势分析:当前食品市场呈现两大核心趋势:一是“低油低盐低脂零添加”成为主流,消费者对健康属性关注度显著提升,减糖、低钠产品增速高于传统品类,清洁标签类食品需求持续增长;二是“正餐零食化”加速发展,传统食品通过技术升级向便携化、场景化延伸,70%千禧一代倾向以零食替代正餐。区域特色食品通过电商渠道实现全国覆盖,消费者对“健康+便捷”双属性产品的接受度显著提高,为非遗风味预制菜和即食零食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项目市场前景分析:雷山县酸汤产业项目依托鱼酱酸非遗工艺与苗医食疗文化,开发低钠低脂火锅预制菜和常温牛蹄筋零食,精准契合健康消费趋势与便捷场景需求。项目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保障原料供应,叠加自动化生产线降低15%-20%成本,形成差异化竞争力。政策支持、区位交通及电商渠道优势强化市场辐射能力,预计3年内占据酸汤衍生品市场10%份额,项目前景光明。 |
9 |
预期投资 |
总投资约1120万元 |
10 |
效益分析 |
项目年均总收入为1700 万元,年净利润383.5万元,投资回报率34.2%,项目投资回收期约为2.9年。 |
11 |
优惠政策及条件 |
按照中央、省州有关规定现行标准执行。 |
12 |
服务单位联系方式 |
雷山县工业信息化局,联系电话:0855-3333042。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