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魅力雷山 > 休闲旅游 > 旅游路线推荐
雷山风情(下)
字号: 分享:

苗族拦门酒

郎德寨招龙节现场的12道拦门酒,有了经验眯着嘴咬着牙。即便如此也喝了一碗多。我也不记得喝过多少次这样的12碗,每每皆醉得不省人事七晕八素。

寨子里长裙飘扬芦笙恋歌,古老神秘神奇的招龙节被搬上舞台在寨子里表演,让游客可无须等12年才有机会大饱眼福。

盛装下,酒是纯美的,歌声是悠扬的,苗民是热情的,祭祀是神圣的,丫头淑君是兴奋的,我的酒量也是绝无仅有的。



13

织锦

短裙苗族姑娘甘小芝,带着村子里的阿嬷阿姐们自主创业开办织锦公司,为发扬光大苗绣手工艺竭尽全力。

这位清秀的80后小姑娘很是让我感动。图中的手工织锦围巾长达两米,要一个月才能完成一条,图案简洁大气,色彩明快清幽,小芝姑娘非得送我一条,师太我无功不受禄啊!

有喜欢的朋友可以找她订制,全手工织锦,如有可能也欢迎大家到雷山找她学习织锦,也欢迎大家来人来函洽谈合作,民族的必须是世界的。

啊哈,亲手织一条围巾送给心上人可好?当然也可以送给我啊!(戴着硕大的苗族银手镯,围着织锦,瞬间觉得自己是土豪,丫头淑君说叶子老师要小心,镯子太大会不会不安全?)


14

寨子

这些寨子像散落在大山里的星星,蜿蜒着先祖蚩尤几千年的流淌,终将脍炙人口的文化底蕴在无字的深邃里里源远流长。

这一个寨子连着一个寨子,一个寨子又一个寨子。从起伏的屋檐黑瓦下我看到翻滚的辣子蘸水的农家黑猪肉,还有屋檐下的苞米楼道里的木犁,苗族人们总在自己载歌载舞的快乐里更迭四季。

每一场祭祀都神圣着族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与膜拜,每一首歌里都写着不变的爱恋与传奇。那长长短短含着中庸的裙裾是大山里最璀璨的明灯,几千年来不曾摇曳熄灭过,并随着岁月的洗礼愈发耀眼起来。

我总是在山路的拐角处凝神,在石璧下倾听,在木制的廊桥上用力抱一抱空气中那一抹甘醇。云水三千,花香满衣,清涟濯足,芳华揽尽。


15

乌冬苗寨

去格头需路过乌冬寨子,雷山境内有154个这样的小寨子,相隔的车程大约70分钟。


远远地就被寨子迷住了,错落的吊脚楼,绿水间的风雨桥,屋檐下有马匹在嘶鸣,几只鸟儿飞过水面漾起的动静更添了寨子的宁静及与世无争。

那些个巨石据说是一万年才有那么一个,那么这又是经历了几多个年轮的回转才有的这一片深山石滩?


这些石头犹如陨石般神秘,轻抚其石纹,有寂寥如烟的触感传遍全身,仿佛读到千百年来沧海桑田的变迁。

被突如其来的一场地形雨淋了个透心凉,落汤鸡般尴尬又有趣,临行前我还想着是否要带件衣服,恍惚中又忘了。

躲进乌东寨子的风雨桥避雨,淅淅沥沥的大雨瞬间又倾盆而至,屋檐下万千条雨线汇入小溪,哗哗而过,不缺水的地方永远滋润鲜活。

有细雨随风飘进颈脖,凉凉的,蚕丝的裙子已被体温烘干,小丫头嘻嘻哈哈的在雨里跑。有戴着银手镯的苗民路过,我们问问路。雨还在下,待雨歇,前往下个寨子—格头。


16

格头苗寨

格头苗名为“甘丢”,格头先祖们因寨子里的“秃头杉”而决定定居于此。


从乌冬苗寨出来,雨还在下,山路十八弯在这里只能是小巫见大巫了,四十公里的盘山公路在云里雾里穿行的令人胆战心惊,公路一侧便是万丈深渊(有护栏),远处群峰叠嶂山雾渐起,故作镇静地怀着敬畏之心寻访流落在深山的明珠。

茂盛的植被似乎减缓了我的紧张,沿路的山花依然是绚丽的,山涧飞泉岩壁之上有着无限神秘的故事感。

愈走愈是钦佩起苗族人们强大的生存能力,于深山老林开辟出属于自己的世外桃源,把农耕生活演绎得如火如荼,还能造出如此绝美的吊脚楼,依山而建临水而居。

山间野菜、稻田、耕牛、家犬、鸡鸭组成一幅精美绝伦的画卷。车行约110分钟抵达格头苗寨,雨还在下,雨幕中湿漉漉的农家显得格外清新幽静。

遇到驻村干部下乡和一对自驾游的宁波夫妻带俩闺女,寒暄几句后大家便热络相邀一同在苗家阿嬷家用餐。


苗家席位皆是矮桌子围炉那种,驻村干部很自然地把饭碗放到脚边木地板上,这小小的举动倒是令我感动。

一个寨子又一个寨子的距离可不近,154个寨子啊!山一寨水一寨,寨寨相连寨寨亲,驻村工作可见不易。


午后,在细雨中悠游,采了几个李子,撩了撩清凉的溪水,在风雨桥上看屋顶的云雾,迷人的苗寨已深植心底。再见,苗寨,来年再见,一定会见。


17

苗族银饰刺绣

一个古老的民族演绎得荡气回肠。


如果有文字,苗族悠远的历史又将会是如何的跌宕起伏?无有遗憾。

翻开汉史典籍,扫去历史的尘埃,那银光闪闪的玑珠显示着苗族的历史亦是一部悲壮的民族英雄变迁史,演绎着苗族坚韧不朽的传奇。

苗族是中华大地上最早形成的族群之一,其经历了辉煌一时的蚩尤时期,及随后长达数千年的被迫迁徙时期直至现今的安居时期。

苗族人民一路披荆斩棘、筚路蓝缕,以拓荒者的形象屹立于世界的东方。精美绝伦的银饰与苗家刺绣令人叹为观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